第17部分(4 / 4)

小說:中國這邊,美國那邊 作者:青詞

友道格家中,我也曾聽他太太同情地談起她對中國的認識,感到中國是一個“很講究吃,什麼都吃”,但是好像“比較窮,什麼也沒得吃”的地方。其實,不管我們實際上擁有多少知識,也不管這些知識是否準確,我們每個人(不論是知識分子還是農民)都具有一種自然的為自己所遇到的概念拼織邏輯圖案的能力。 “中國”和“美國”就是這樣兩個日漸為兩國人民更加經常和頻繁地觸及的概念,從新聞、課堂、旅遊場所,到商場、廣告、網路和大街。今天的中國人與美國人對這兩個概念有了更多的瞭解及反思的機會,但是作為兩個廣闊而複雜的大國,作為在文化、體制及交流上仍然有著巨大差別的國家,這些機會並沒有完全消除認知不對稱、傳播不充分和視角調整不及時等障礙,結果是,今天中國人與美國人對彼此國家的認識更豐富了,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更有歧義了。 社會學家曾用“鏡中我”的說法來說明人們只能透過他人的反饋才能真正認識自己。瞭解其他國家人民心目中的“中國”對我們認識自己的國家也許有特別的幫助。另一方面,瞭解“境中我”一個處在特定場景中的人的自我感受,瞭解“美國人心目中的美國”和“中國人心目中的中國”,與“境外人”的印象進行比較,也可以有一些耐人尋味的互相促進的作用。詮釋過的世界似乎充滿了主觀,而使主觀更具客觀性的惟一途徑可能是儘可能呈現更多種認識視角及更多來源的資訊,這樣,普通的讀者就可以在更多的背景資訊下交叉審視、調整或者鞏固自己原有的判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