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根據歷史專家的分析,證明當年英國人確實將一部分寶藏進行了埋藏。”電視上面的專家和主持人就坐在一起進行探討,“眾所周知,當年,前立法局和行政局非官守議員、著名商人遮打爵士收藏了一批極具價值的畫作及瓷器,該批私人珍藏在他去世後捐贈予港島政府,大部分的畫作擺放在港督府內。1941年,在港島淪陷前夕,港府計劃將部分遮打藏品匿藏。1941年12月8日,港督副官巴蒂史密斯上校秘密約見負責藏品修復工作的匈牙利專家馮?科布扎及工務司署的托馬斯?哈蒙,負責匿藏該批畫作。有檔案資料顯示,貴重的畫作被卸去畫框,經處理過後再放進密封的錫罐內,並埋在港督府的花園裡。不過,負責匿藏畫作的巴蒂史密斯、馮?科布扎及哈蒙三人在日據時期相繼去世,畫作的確實位置成為秘密。戰後為追尋這批畫作,政府在1945年及1976年數度進行發掘工作。至1979年,適值港督府大肆修葺,港督府裡裡外外、地庫,以至附近的地道及防空洞都被徹底搜尋過,部分舊建築構件亦被拆除,但依然未能找到名畫。”
“彭教授,根據你多年來對港島史料的研究,你認為這一次禮賓府挖掘出來的那些大錫桶,是否就是當年英國人在港島淪陷前夕埋下的寶藏呢?”主持人詢問道。
“從那些大錫桶的定製樣式,以及埋藏時間來看,應該就是當年淪陷前夕埋下的那一批寶藏無疑。”彭教授點頭肯定道,“只是不清楚為什麼會是空無一物,這個疑問也在我和我的同伴當中,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會不會是這樣子,當年英國人只是埋下了空桶,而造成一種還要回來的假象呢?”主持人問道。
“從理論上講,應該是有這種可能性存在的……”彭教授咳嗽了一聲道。
幾乎是一日之間,無論是報刊雜誌還是網路媒體甚至是電視臺上,都在播報關於禮賓府藏寶的事件,從來龍去脈到歷任港督對於此事的重視等等,一項項都挖掘出來,說得條理分明。
就好像當年英國人藏寶的時候,他們就在眼前參與了一樣,說得頭頭是道,栩栩如生。
此時,港島的網路上,以及一些紙媒上面,就開始出現了質疑英國人當年做法的文章,文章認為英國人利用幾十只空桶,將港島人愚弄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如今真相終於揭穿,卻是令港島人大失所望,原來所謂的藏寶不過就是一個騙局而已。
更有文章深層次地進行分析,歷數英國人治港期間所犯下的歷歷罪行,以及對港島人的各種欺騙等等,言辭激烈,字字珠璣,一看就有發人深省的力量。
短短的一天之內,港島的輿論就開始掀起了軒然大波,針對英國人的譴責和謾罵開始升級,連帶著那些鬧事兒的學生們,也受到了牽連,被人無端暴打的例子很多。
而對於目前的狀況,特首表示此事內情究竟如何,特首辦方面也不清楚,只是確定那些大錫桶確實是從錦鯉池下面挖出的,至於其他的事情,則表示一無所知,也不能夠認定這些大錫桶,就是當年英國人撤離之前,埋藏的那些寶藏。
但是特首辦這邊兒釋出的訊息,就讓人們意識到,這些大錫桶的來歷肯定是沒有問題的,那麼為什麼英國人會埋藏這麼多的空桶在原港督府的地下呢,他們絕對不是吃飽了撐的,而是別有用心。
根據現在專家學者們的分析認為,這批寶藏絕對是存在的,但是它們應該已經被英國人運回了英國,這裡留下的只是一個空殼子而已,並沒有任何意義,只不過就是為了愚弄港島人,製造出英國人對港島非常重視的假象而已。
更有文章表示,這一行為簡直就是彌天大謊,令人激憤,同時聯絡到目前學生們鬧事兒的背後,仍有英國人不甘心在港島失敗的影子在其中綽約晃動。
在這樣的論調的支援下,港島多地都發生了反對英國人返港的活動,群情激奮的人群,甚至衝上了中環,跟學生們發生了激烈衝突。
警方臨時負責人林青雅高階助理處長則在事後表示,群眾運動不宜過度干預,中間爆發了肢體衝突亦屬正常,只是事態尚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還好沒有發生人命事件,亦屬幸運。
不過林青雅高階助理處長也對學生們作出呼籲,由於他們對於港島事態的影響過久,對於站街運動持反對意見的市民數量急劇上升,以後的事態更不容易控制,警方在這方面也無能為力,不能夠繼續保證這種極端行為的繼續。
林青雅的講話釋出之後,媒體方面則分析認為,這表示警方對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