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宮的入口都會在什麼地方,有沒有個常規或是普遍的作法,也好有個根據。老牛頭好像說過,這裡的入口在食殿內。
我笑了笑,告訴柳葉,老牛頭說的十有八九是假的,地宮的入口守陵人也未必會知道。我以前看過關於慈禧的地宮的相關報道,據說入口是在明樓旁琉璃照壁下面,但是據說也是被多層花崗石給堵得嚴嚴實實的,石頭與石頭之間又用桐油糯米石灰漿粘固,可謂是天衣無縫,比自然山石還難鑿。當年孫殿英指使工兵營長搞來兩大桶硝鏹水,都沒有開啟,最後不得已,還是用炸藥才給炸開的。
大牙聽我說完後,撓了撓頭,讓我別隻顧著講故事,抓緊時間整的真格的,如果能找到入口,就算是鋼板一塊,也能想辦法給弄開。
我讓大牙和柳葉在一旁協助,然後從棺室開始往外推,以當年乾隆的財力,固倫和敬公主的身份,這衣冠冢怕是規模也不會太小,結合這裡的整片區域面積,我掏出羅盤,先測出“子午線”,又按照老牛頭說的那間房屋的坐向,測出了“風水線”,分別用繩子各拉成一條直線。
這才意外的發現這條風水線與子午線竟然不在一條直線上,我的腦門一下子就見了汗,看了看這兩條線,夾角足足有二十度,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老牛頭記錯了?還是那食殿是後翻建的呢?要知道過去的人講究坐北朝南,坐子向午,不可能會把陵墓建歪了?
不管這陵墓有多大,肯定是建在一條中軸線上的,但是眼前這情況我還是第一次見過,難道工人建造失誤了,建著建著一不小心就給建歪了?這種想法有點不太靠譜,這事估計現在的工人能幹出來,但是過去肯定不會出現這種低階失誤,尤其這也算是皇家陵墓。
我又仔細的用羅盤測了測,結果還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