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包住傷口,也可以勒住血管,作用也都差不多。
這種十里外修塔的方法就好像是勒住了受損的血管,直接把氣脈切斷,這樣下面的地脈不通,自然氣也就無法再執行,地脈的末端自然就會生氣漸弱,最後全無,真的有什麼修仙的畜牲,也吸收不到什麼靈氣,自然成不了什麼氣候了。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極難了,氣穿土而行,行於地脈之中,一般的風水師根本就找不到氣脈,只能是哪裡出了問題就在哪裡做手腳。
柳葉聽我說完後,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對這些玄之又玄的東西,估計是很難一時全部理解。
走了十多分鐘,就到了那個十字路口。再往前走了一段,我和大牙都盯著路北,睜大了眼睛在找圖書館的牌子,可是找了半天也沒看到圖書館的字樣,趕緊問了問路邊的人,問了好幾個人,總算是有人知道地方,指著一個很不起眼的類似單元門大小的樓門告訴我們,從這裡上去,到了三樓,才看到有個小牌子。
樓道漆黑,十分髒亂,看著真不像是有圖書館的樣子。我們好不容易爬上了三樓,讓我們傻眼的是,除了看門的一個老太爺,根本一個人也沒有。老大爺看了看我們,告訴我們現在正在維修中,現在看不了書了。
我們一愣,就問這老太爺,還得多久才能開放。
老大爺看了看我們,嘆了口氣,告訴我們,聽說市裡要新建個圖書館,這地方一兩年內估計是不會開了。
我們一聽這話,頓時就跟洩了氣的皮球一樣,徹底的蔫了,一腔熱血瞬間就變的拔涼拔涼的了,相互看了一眼,都傻了眼,只好和老大爺打了個招呼,悻悻的下了樓。
第三卷 汗王寶藏 第三十六章 公主陵
回到住處,柳葉便開啟了電腦。說是在網上找找關於公主嶺的資訊,這裡的人說法都不一致,與我們先前瞭解的差異很大,或許網上能找到個正確的說法。
我和大牙點著根菸,閒著沒事就站前窗前閒聊,自然圍繞的都是剛剛聽來的一些事情,對於公主陵來說,不管是不是與那傳說中的響鈴公主有關,對於我們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同,它愛葬誰就葬誰,就算真的是固倫和敬的衣冠冢也無所謂,我們又不是來盜墓的,這個和我們的關係並不大。
我們相比之下倒是更關心那修車師傅說的“修塔鎮妖”的事情,聽他的描述,好像說的那山頭和我們此次要去的地方竟然相隔不會太遠,那會不會有些關係呢?我們可不想和那些仙啊妖啊的打交道,還是少惹些麻煩才是最好的。
我和大牙談興正濃的時候,柳葉突然喊我和大牙趕緊過去,說是找到了一些有用的東西。
我和大牙把煙掐滅後,趕緊快步走了進去,圍在柳葉的身後。柳葉手指著螢幕。告訴我們,她查了一些網站,關於“公主嶺”地名的由來還真是熱鬧,網上差不多也分成兩夥,雙方各執一詞。不過在百度百科上的說法,還是採用的是乾隆女兒固倫和敬公主衣冠冢的說法。
她在公主嶺帖吧找到一張帖子,一邊說著一邊指給我們看了看,發帖人的暱稱是“范家屯大學教授”,帖子裡的內容都是關於公主嶺發展變遷的一些歷史,大多摘自於縣誌和文獻,有一定的說服力。柳葉說到這裡笑了笑,說是我們也算是好人有好命,圖書館沒有進去,在這裡竟然找到了一些縣誌,還省著我們自己去篩選了,帖子裡羅列的清晰詳細,正好是我們最需要的。
據帖子裡介紹,在清初,公主嶺這塊地方還是一片荒原,沒有人家。直至道光年間,這裡才有了幾十戶人家聚集在此,當時,公主嶺這裡還是達爾罕王的牧地。到了光緒初年,初設懷德縣時,此地仍然是一個小村子,公主嶺當時叫葦子溝,是因為村子中有一條叫葦子溝的小河而得名。
清光緒二十五年。沙俄修築中東鐵路時,在此地設站。當時以長春為起點,向南每隔30公里為一站,所以稱范家屯為二站,而公主嶺則為三站,後來附近和關內的人逐漸移居此地,公主嶺逐漸才繁華起來。
在三站北五公里有一道土嶺,嶺上有九座山峰,數中峰最高,左右各峰呈階梯狀,如眾星捧月,是九鳳朝陽之地。當地人感其靈異,視之為科爾沁的地勢之冠,傳說有公主葬於中峰之下,故稱此山為公主陵。
墓地左繞清溪,右環翠柳,山上峰谷疊嶂,柳暗花明,美景古蹟相映成趣。早年時常有遊人隱士、野老貧僧,到此納涼暢話,遊人絡繹不絕。一時遠近聞名。因此,沒多久俄國人便把“三站”改名為“公主陵”。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