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柳葉只看了兩眼,就又還給了我,顯然對這磚頭也不感興趣。
大牙見狀,衝我們直砸舌,撇了撇嘴:“要說你們啊,真是有眼不識金鑲玉啊!錯把美玉當頑石!”
說完後,大牙接過這塊磚頭翻過來掉過去的看了看,然後指著其中的一處讓我和柳葉仔細再看看。
我和柳葉也不知道大牙在搞什麼名堂,只好接過來後用手電又仔細的照了照,仔細這一觀察,還真讓我們大吃一驚,原來這磚頭還真是大有名堂。
這塊磚頭從尖角處的磨損處竟然隱約可以見到玉色特有的光澤,雖然一時之間分不出來到底是塊什麼玉,但是可以斷定,這塊磚頭肯定不是普通的青磚,不是燒製的,而原本就是一塊罕見的玉石籽料。掂量了一下份量,最少也能有一公斤重。就算是玉質一般,但這麼大的一塊玉料,就算是按斤稱估計也能值倆銀子。
不過轉念一想,不對,就算是塊玉石,大牙也不至於撒丫子就跑啊?
我剛想問大牙緣由,眼角的餘光突然被這塊玉石表面的黑漆給吸引住了,愣了半天,終於想明白了為什麼大牙跟見了鬼似的什麼也不說就開始瘋跑。
因為這塊玉石表面的黑漆不是別的,正是“水銀沁”。
古玉上的水銀沁,在清朝徐秦基撰寫的《玉譜類編》中就有過記載,“古者殮用玉,以水銀在屍腹內,遇玉即凝,故用玉塞之。水銀隨地皆生,故非葬玉而亦有水銀沁。”
玩玉的人常將古玉沁色中的黑色稱為“水銀沁”;而通體沁成黑色的,則俗稱之為“黑漆古”。
眼前這半塊磚頭大小的古玉,就是正了八經的一塊“黑漆古”!
這種老玉,雖然看著老磨卡齒眼的,但是到了玩玉的人手裡,會把這塊玉再盤出本性,使之溫潤純厚,晶瑩光潔。還原玉石本來的面貌。而且盤過後的老玉經過各種色沁之妙,更加富有無窮的奇致異趣,悅人之目,醉人之心。
但是古玉縱然具有最美的色沁,如果盤功不濟,則將隱而不彰,玉理之色更不易見,玉性不還復,形同頑石。古人十分重視和講究盤玉之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在懂的盤玉的人並不太多。而高人則更是鳳毛麟角。古玉一經盤出,往往古香異彩,神韻畢露,逸趣橫生,妙不可言。
我們手裡的這塊古玉通體水銀沁,至於盤出來後會是什麼樣子,我倒是不太關心。我更關心的是這塊古玉通體水銀沁,肯定是在儲存過程中長時間都能接觸到水銀,這樣才會把古玉沁成現在這個樣子。
想到這裡,我嚇的也是倒抽了一口冷氣。真要是這樣的話,天哪,我終於知道那個大池子是幹什麼用的了。
古來破風水之法,大多都是穿山鑿洞、建廟立塔、埋金灌沙,而這裡的修建的這座大池子肯定用的是“埋金”之法,裡面注滿了水銀,用水銀的金屬之氣鎮住了此地的風水。因為金屬不透陰陽,陰陽之氣無法調和,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二氣亂,則五行不全,地氣沉鬱,自然就會使這裡的氣場變得紊亂無序,轉變為凶地。
如果大池子裡灌滿的都是水銀,那麼現在這些水銀哪裡去了呢?
大牙指了指空中,告訴我們,水銀就在空氣中。
我和柳葉上下左右看了看,不明白大牙的所指。
大牙嘆了口氣,告訴我們水銀在常溫下就可以蒸發。大劑量水銀蒸氣吸入或是含汞化合物攝入都會發生急性汞中毒。而且水銀的吸附性又特別好,尤其水銀蒸氣,很容易吸附在牆壁和衣物上,雖然少量吸入它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是那座水銀池子面積那麼大,怎麼會是少量?很容易會造成水銀中毒。
這種中毒嚴重的可以致死,剛開始會有頭昏、頭痛等症狀,但是情緒一旦激動,中毒則會加劇。臉紅、多汗及肌肉震顫。
水銀有毒,早就聽說過,只是沒有想到會這麼嚴重,聽大牙這麼一說,我也有些後怕,一想到我們在裡面至少停留了近二十分鐘,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總感覺心慌,身上的汗一層接一層。
誰都知道這裡不是久留之地,所以總共歇了也沒有幾分鐘,就又站起身來,向正東震位接著跑去,只要出了震位的暗門,然後回到那間有豁口的石室,估計也就沒有啥危險了,到了這節骨眼上,只希望能早點兒回到地面上,只有腳踏實地了,才會心安。
水銀蒸氣究竟能擴散多遠,誰也說不好,既使我們跑出了這麼遠,但仍然不敢大意,強撐著一路小跑。
柳葉單手叉腰,好像是跑岔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