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地宮的格局與漢字的“井”字差不多,分成三行三列,把整個地宮分成九個空間,每一行中間部分是殿,兩側的為耳室,屬典型的“九宮”圖案,也就是現在人常聽的“九宮格”。“九宮王陵”在漢代以後被應用於地宮建造,而這種格局一般葬的都是“王爺”一類的大人物,也就是僅次於皇上的肱股之臣或是皇帝的兄弟子侄。
照這樣看來,這座地宮所葬之人至少應該是個王候級別的人物,這種大人物,地宮內的隨葬品不用想都知道,肯定也是金銀瑪瑙,多如牛毛,奇珍異寶,數不勝數。但是現在空空蕩蕩的整座地宮,實在是讓人生疑。
還沒有聽說過有盜墓賊盜墓盜的能如此乾淨,啥都不剩,簡直比考古隊都要專業。而如果真的是被盜墓賊給弄出去了,明顯這裡不僅僅只有我們進來的那個盜洞,一定有更大的盜洞才可能把些金銀細軟、大瓶重器等等都一掃而光,清理的乾乾淨淨。
但是仔細的看了看整齊放在大門旁的“自來石”,倒不像是盜墓賊特意擺放的,這麼敬業的盜墓賊根本就是扯淡,沒見過哪個小偷,偷完人家還幫著人家收拾一下屋子,打掃乾淨後才撤退的,如果這麼來看,難道這裡的地宮真的是建完後沒有使用過?
我們三個人心中都是一肚子疑惑,不約而同的都盯向了那道通往後殿的大門。
看著通往後殿的大門,我卻突然有些膽怯了,到了現在,竟然有些害怕。害怕門後也是空空如也,害怕這回又是白忙活了一場。
大牙和柳葉見我有些魔魔怔怔的盯著大門也不吱聲,都有些莫名其妙的看著我,大牙用身體擠了我一下,問我想什麼想得那麼入神。
我這才意識到剛才思想溜號,有些走神了,也沒法和他們說,只得苦笑了一下,長舒了一口氣,衝著大門的方向揚了揚頭,示意進去看看。
後殿是整座地宮的主室,也是地宮的核心,明代稱之為“皇堂”,是用於存放棺槨的地方。而我們最有可能找到答案的地方也許就在那裡,就在門後。
第一卷 十三副神鎧 第79章 金井空棺
向邑之城,偏臉古城,地下玄宮,不知道這裡究竟是不是我們苦苦追尋的結果。
沿著寬闊的墓道,藉著長明燈的光亮,我們穿過最後一道大門,來到了後殿。
後殿相比前殿和中殿明顯室高要高了不少,但總感覺有些奇怪,裡裡外外的看了好半天,也沒有發現究竟問題出現在哪裡。墓室仍很乾淨,也不潮溼,相反倒是很乾燥,藉助手電光,四下察看,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看地面上的浮灰,這裡應該沒有人進來過。
室內地面鋪砌著打磨平整的方形青石板,居中有一座棺床,棺床下面是用漢白玉一體雕成的須彌座。而棺床上赫然陳設著一套很氣派的棺槨,表面不知道漆了多少道金漆,瑰麗奓靡,棺槨安放在“金井”之上,已經用龍山石固定住了四角。
古時帝王對自己的喪葬格外重視,有專門的風水師為他選定幾個風水寶地,再由他綜合考慮具體哪個最好,當選擇了一處之後,在這個區域內要確定一個最好的風水吉位,這個位置就是陵寢的“龍穴”位置,也就是“金井”位置。
“金井”其實就是在風水吉穴的位置上向下挖個有一定深度、有一定規則的坑,並選時刻在其中放置一些特殊的東西,類似生養、積存和佔位的意思。當帝王下葬時這裡就是棺槨的正下位。而陵寢的範圍也就是根據“金井”的位置向四周擴散,即由內而外的去擴充範圍。形成了陵寢大的勢。風水術中所講的“金井”不是帝王的專利,而是風水師在相看陰宅時的“點穴”位置。
柳葉和大牙也被眼前的這口大棺給鎮住了,柳葉走近了一些,仔細的看著這套棺槨,不住的驚歎。一邊看一邊對大牙說:“這棺木應該是用名貴的金絲楠木製成的,這種楠木產自西南原始密林,質地細膩、清香馥郁,百年不朽。棺身上是用滿文書寫的四天王經咒,以佑護亡靈。”
大牙聽柳葉娓娓道來,不住的點頭,伸手就要去摸那棺槨。
我在旁邊剛好看到這一幕,趕緊大喊了一聲,把大牙嚇得一哆嗦,手就懸在了半空中。
大牙看到我這副驚慌的樣子,也知道他自己剛才的舉動也是有些冒失了,訕訕的笑了笑,把手抽了回來,在身上蹭了蹭,嘻皮笑臉的問我:“來亮,你說這棺材裡裝的是啥呢?不會努爾哈赤留下的秘密就在這棺材裡吧?死人?我估計不會吧?”
我白了他一眼:“這棺槨大有古怪,從我們進來到現在,所以的地方都是大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