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1 / 4)

小說:東北謎蹤 作者:蝴蝶的出走

原來的木、石結構的外圍城垣早就看不到了,現在能看見的應該只是內城,臺基上已經闢成了耕地,但是磚頭瓦礫仍然隨處可見。那殘磚破瓦,孤零零的老樹,彷彿一臉滄桑的在幽幽的訴說著那段輝煌的往事,遙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山河之勢,再看眼前這柳啼花怨之象,不禁感慨萬千。

徘徊在土堆上,來來回回的走了幾趟,很難相信這裡就是我們要找的地方。要不是看到那塊刻著“葉赫古城”的石碑,我們真懷疑是我們來錯了地方。

就在我們在這土包子上傻站著不動的時候,引起了路過的一位村民的注意。那漢子看著四十多歲的年紀,黑紅的臉膛,戴著頂草帽,肩上扛著鐵鍬直衝我們走了過來,離著還有挺老遠就問我們是幹什麼的。

大牙衝那漢子憨厚的笑了笑,往前迎了幾步:“老大哥,我們是來參觀參觀的,聽說這裡是以前的葉赫古城遺址,就過來看看,沒想到這疙瘩這麼破。”

那漢子一聽就樂了,接著告訴我們,這塊就是個荒土包子,根本就沒啥看的,現在都去轉山湖東城山上去看後修的葉赫那拉古城,那地方的房子都是仿古建的,人成老大了,房子也賊拉漂亮。

看我們有點不明白,那漢子把手裡的鐵鍬用力往下一戳,就見半個鍬頭都沒入進了土裡,看人家這把力氣,我和大牙都暗中讚歎,看來還是民間有高人啊,就這把子力氣。要是挖個溝,掘個洞啥的,我和大牙捆在一起都白給。

那漢子把鍬戳在地上後,比比劃劃的衝我們說:“現在這嘎兒就是以前的古城的原址,以前努爾哈赤攻打葉赫國時給打平了,這地方也不能再接著建,沒看著那邊的石碑嗎,那是八一年時,政府立的,說是這也是省級文化遺產,至於這遺產有啥。咱可不知道,就只剩下這個荒土包子了,別的啥玩應兒也沒有。”

“你們要是想參觀可以去後修的古城去看看,那塊兒是九四年修的,還在那兒拍過電視,好像叫什麼《葉赫那拉公主》的,現在外地來旅遊的老鼻子人了。”

估計這老鄉以為我們是來看熱鬧的外地人,所以很熱情的給我們介紹了影視城的樣子,只不過我們對那裡可不感興趣,我們要看的就是這原址的遺蹟。

我掏出一根菸遞給那老鄉,那老鄉推辭了半天后,見我並不是瞎客套,這才憨憨的一笑,接了過去。

我給他點著煙後,試控性的問他:“老大哥,這塊兒是以前的東城吧?聽說是不是還有個西城?”

那老鄉抽了一口煙後,眯著眼睛說:“可不是嘛,這塊聽老人說以前的確是叫葉赫東城,喏,前邊那條河就是葉赫河,這塊兒是南岸,還有個西城則在北岸的那片山頭上,只不過現在看不出啥玩應兒了。”

順著那老鄉指著的方向,果然看到有條小河彎繞流過。那老鄉一邊抽著煙,一邊閒拉家常的告訴我們,這葉赫河的源頭是數十個山泉組成的,大部分河道都在深山峽谷裡面,河兩岸的山可是百寶山,什麼榛子、白蘑、松蘑等十多種山菜和藥材,兩岸的山上是應有盡有,而山菜中數白蘑和蕨菜最有名,清朝時白蘑就是當時朝庭的貢品。

說起這些,看得出來,那漢子也是很驕傲。

東拉西扯,越聊越熟。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這老鄉的家裡,才知道他姓劉,家裡排行老三。就是旁邊那個村子的,叫什麼謝家園子,村裡人都叫他劉老三,地地道道的莊稼人,祖祖輩輩都在這片地裡刨食,靠天吃飯。

話匣子一開啟,說的事就沒邊了,不過劉老三說的一個故事卻惹起了我們的注意。

據劉老三講,村裡一直流傳著關於這座古城各種各樣的傳說,不過大部分都是關於這土包子鬧鬼的事。話說起來就久遠了,也不知道是啥年代了,估計是清朝末年左右吧,有個放牛的把牛趕到了這裡後,大中午的自己就在邊上靠著棵樹乘涼,不知不覺中就打起了盹,感覺也就睡了不到半個時辰,再睜開眼睛卻發現,七八頭大黃牛竟然一頭也不見了。

大黃牛走的本來就慢,再加上在這裡吃草,就算是走也超不過三里地去,可是這裡居高臨下,一望之下,十里地以內都是一覽無餘,愣是連一頭牛的影兒都沒看著。

放牛的也覺得這事蹊蹺,就在草地上找牛蹄子印,草地上土比較柔軟,牛蹄子印踩的很清晰,順著蹄子印轉到這裡的西南角的時候,牛蹄印突然憑空就消失了。這放牛的就在四周搜尋,最後在荒草堆裡找到了好幾具牛骨頭架子,但是身上的肉都被剔的乾乾淨淨,整張牛皮上也全都是窟窿眼。

前後不到一個小時,剛剛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