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了下跌。一個月後,當行情出現反彈的時候,我沒有去追當時表現搶眼的“熱門股”,而是始終牢記當初的“計劃”,選擇逆市下跌的林海和太龍,在它們調整時,分別以8�088元和6�95元的價格把原來丟擲的籌碼接了回來,不僅保持了原有股數不變,而且多出資金17625元。

(寫於2008年1月27日,修改於2009年5月3日,原載於2008年1月31日《浙江工人日報》)〖HT〗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不操作”往往就是“最好的操作”

只要拿得住,最終大多數股票都會給投資者帶來不菲的收益。

做股票賺錢,甚至賺大錢、賺快錢,是廣大投資者所追求的目標。為此,許多投資者希望透過加快操作節奏,提高操作頻率,來達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頻繁操作,不僅沒有使投資收益最大化,而且常常“因小失大”,或在“快進快出”中痛失牛股,或在不知不覺中犯了追漲殺跌的毛病,有時還心神不定,提心吊膽,影響身心健康。多年的實踐表明,保持平常心,降低期望值,耐心持股,減少操作,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1�“不操作”就是“最好的操作”

中國聯通是我長線持有的品種,半年前買入的時候價格只有5元多,採取的策略是“不操作”,一路持有。但有一次,妻未經我的同意,在中國聯通衝高的時候以8�36元(相當於當天漲幅8�71%)的價格委託賣出。但就在成交後的幾分鐘時間裡,該股被巨量封至漲停,前市收盤後聯通在漲停板上的委買量為1�3億股。下午,當我得知以後,便在聯通開啟漲停,逐波回落之時,以8�26元的“保本”價把她接了回來。現在,聯通的收盤價已在12元以上,給長期持有她的股東以良好的回報。前段時間,《浙江工人日報》也報道了一則類似訊息,說的是“1年操作3次,高手將10萬元變成120萬元”的故事,該股民採取的也是長線投資“不操作”的操作策略。

2�“不操作”也是“最難的操作”

頻繁操作很難,“高拋低吸”很難,“不操作”其實更難。特別是當大盤和個股一路上揚,甚至瘋漲的時候,而你或手握現金被“踏空”,或所持有的品種不漲反跌被“套牢”,走出了與大盤背道而馳的行情。此時,要做到沉著鎮定,坦然面對,非常艱難。大唐發電也是我重倉持有的品種,10送10除權後,上證指數一路上揚,但同期大唐發電卻在短暫上衝之後,便一路陰跌,跌至最多的時候股價只有高點時的一半左右,“虛盈”也變成了“實虧”。對這樣的股票“拿著它”,“不操作”,就顯得很難,心態也容易變壞。但現在再回過頭來看大唐,你會發現,當時的持倉“不操作”其實是非常正確的,實際上這段時間恰恰是最難“忍”、最考驗投資者耐心的“黎明前的黑暗”。如果經得起當時的考驗,今後的“錢途”就一片光明,否則將前功盡棄,痛失機會。

3�“不操作”還是“要求最高的操作”

“不操作”看似無所事事,非常輕鬆,實際上也是一種要求很高的“不操作”的“操作”。要做好這樣的“不操作”,需要苦練內功:

一是要貨比三家,精挑細選。選什麼樣的品種。長線捂股“不操作”,是投資中最為關鍵、最難把握的問題。以往,我在選股的時候,很少考慮股票的質地,認為只要能漲就是好股票,為此吃過不少虧,付出過不少“學費”。如今,在總結過去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把質地優良、估值合理,作為選擇的標準,買入後便一路持有“不操作”。

二是要注意搭配,分散投資。為使投資效益最大化,不少投資者都喜歡重倉出擊一支股票。但這種操作方法有利也有弊,最大的弊端就是抗風險能力比較低。一旦買入的品種出現“意外”,就容易傾家蕩產或“全軍覆沒”。而且投資人在持有的時候,往往比較緊張,有時甚至吃不好飯,睡不好覺。為此,我從去年開始自己給自己增加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即每個品種建倉的時候,倉位的比例不得超過總市值的20%。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風險,防止因個股風險導致賬戶市值出現大的虧損。另外,在分散投資中,還要注意不同行業、不同盤子的股票的有效搭配,做到既有“大象”,又有“小雞”,既有金融保險,又有通訊能源等。

三是要把握買點,人棄我撿。在以往的投資中,我也常犯“追漲殺跌”的毛病。但多次深刻慘痛的教訓,使我逐漸形成了長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