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念了聲‘淺’,停了一會兒又唸了聲‘淺’,其實我寫的是‘淺醉’兩字,可是因為當時年幼,竟把‘醉’字寫錯了,孃親不識得那寫錯的‘醉’字,只念了兩聲‘淺’,便又昏了過去,再也沒有醒來。我也就一直沒機會告訴她,其實當時我寫在紙上的第二個字,是‘醉’。”
我看到二林子一臉的感動與感傷,看著我的眼裡有一抹避之不及的心疼。再看狐狸,他的眼裡竟也有一絲傷感,我的話讓他想起了他的母后了嗎?
“每當我想孃親的時候,便會想起她最後對我說的那兩個字,淺淺,輕輕的,好像是孃親最後在喚我。所以在我的心裡,淺淺,便是孃親喚我的小名。”淺淺,林淺淺,我想起了爸爸、媽媽、胖胖以及我的一幫好友,他們過得好嗎?他們知道我在這裡嗎?那具沒有林淺淺靈魂的軀體怎麼樣了?是死了嗎?那樣的話,老爸老媽肯定會傷心欲絕的。我好想一覺醒來,便聽到熟悉的聲音喚我“淺淺”,想到這裡,我的眼眶也紅了,拼命忍著,才沒有讓眼淚落下來。
或許是我的表情太過真實,狐狸沒有再說什麼,只是怔怔地看著我,眼裡有黯然,有傷感,有苦澀,以及瞭然與不知所措。二林子也是,一臉的欲言又止,我想他是想安慰我又不知該怎麼開口吧。
出乎意料地,第二天龍翔煜便在京城貼了黃榜,公佈了朝廷推行恩科的決定與科舉的細則,再以加急公文的形式將黃榜下送到各州知府,限定時間儘快組織鄉試與州試。更出乎意料的是,黃榜裡赫然寫著恩科的推行乃當朝宰相淺醉公子提議並說服當今聖上施行的,所以第一屆科舉的主考官是淺醉公子,鄉試、州試、省試的考試將統一由淺醉公子出題,省試由淺醉公子閱卷。
我實在沒想到狐狸居然也來“先斬後奏”這一招,還堂而皇之地把我推到了風口浪尖,不知是想讓平民學子感激我,還是想讓世家子弟記恨我。更奇怪的是,黃榜裡提到我時,居然用了“淺醉公子”,而非雲風,這不合規矩也不合情理,淺醉只是我的字而已,我真的有點不懂他此舉是何意了。
滿朝大臣知道這事的時候黃榜已經下放,事情已經不能改變。所以他們在朝堂上的反對、不滿、憤怒、爭論多少有些蒼白。再加上皇上的讚賞信任、我的據理辯論以及穆清林的全力支援,反對的聲音也漸漸平靜下來。畢竟皇上站在了我這邊,科舉的前期事宜也按照步驟有條不紊地開始進行,他們明白再怎麼反對都不會影響事情的發展,科舉是勢在必行。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六章·淺醉公子(2)
我也明白,他們是因為此事我“獨斷獨行”,需要我給他們一個能顧全和維護面子的說法而已。所以我提出一項建議:世家子弟參加科舉,直接參加州試;正三品以上大臣每次科舉可舉薦一人,同樣直接參加州試。這是我的讓步,也給了他們個臺階,大家心照不宣,也就預設了科舉。
聽說我在朝堂上對著滿朝文武那一句“怎麼?擁有最好先生、最好學習條件的堂堂世家子弟,還怕考不過那些為溫飽問題而奔波的平民學子不成?”引起了世家大族們的強烈不滿,立誓要向我證明,科舉其實不過是形式,最終進士及第的肯定都是世家子弟。所以世家子弟報名參加科舉的熱情竟絲毫不遜於平民學子,這多多少少讓我有些意外。
隨著科舉的施行,一時間,當朝宰相淺醉公子的名字成了街頭巷尾最熱的話題,各種傳聞紛至沓來,什麼樣的版本都有。我對傳聞沒多大興趣,只是翠兒和紅兒那兩個丫頭卻對這些傳聞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兩人輪流走街串巷,不放過任何一個版本,一有收穫,便迫不及待地告訴我。據說我在老百姓那裡得了“賢相”的美名,什麼禮賢下士、為民請命、文采斐然、憂國憂民的好名目,沾邊不沾邊的都往我身上推。我只是笑笑,由於我推行的恩科,不管是生活在底層的窮書生,還是光有閒錢卻非士族出身的中層階級,都有了一個光明正大入仕為官的機會,這是他們之前想也不敢想的,也是龍曜國建國幾百年來從未有過的事情,這樣一個為他們謀到機會謀到好處的我,他們怎麼會不感激,不奉承?
只是盛名之下的宰相,人人只道是淺醉公子,知道是雲風的倒成了少數。
我變得越來越忙。一方面,鄉試、州試、省試的考題要出,每天還有很多不知名的人送來的書信要看,一般都是報名參加科舉的平民學子寫來的感謝信,言辭謙虛懇切,對我多有崇拜敬仰之意,順便還在信中附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大概是希望可以給我留下好的印象吧。另一方面,我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