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身邊幾人的視線彷彿被那紙上的詩句吸住了一樣,久久的不曾移開,轉頭再看那一臉平靜的書生時,表情開始變的有些不一樣了。
好一會兒,雲英詩社的幾位女子才從紙上移開,互相看了一眼,臉上浮現出難言的光芒。
………
………
“恭喜蘇兄!”
“蘇兄好文采,我等佩服!”
“以蘇兄這首詞,想必明日在中秋詩會上也能大放異彩,我便提前賀喜蘇兄了……”
“哪裡那裡,諸位謬讚了……”
樓上某處,蘇文天正在接受著眾人的誇讚,不停的拱手回禮,已然忘記了剛才發生的不快,整個人都有些飄飄然起來。
自一個月之前的七夕詩會上,被白露詩社死死壓制,直到現在,他才終於扳回一局,重回人生巔峰。
“蘇兄此詩,當真驚豔到我等了,待到明日,怕是也能與那楊彥洲,沈照之類比上一比,分一個高下。”蘇文天對面,一儒衫青年笑著說道。
“徐兄太過誇大了,蘇某還是有幾分自知之明的,慶安府諸多才子,便是精通詩詞者,怕是也不敢說勝過這二人。”蘇文天聞言,搖頭說道。
那青年儒生笑笑,正要開口,有紙筏從一側傳來,眼睛不經意的一掃……目光,便再也移不開了。
第七十三章 舉杯邀明月
“徐兄,徐兄……”
蘇文天看著對面陡然陷入失神的青年,喚了兩聲之後,對方依舊沒有回神,心下不由的大為疑惑起來。
時間向前推移,更早一些的時候……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若卿,這詩……“
隨著宛若卿用娟秀的字型在宣紙上寫下這一首《月下獨酌》,雲英詩社的諸位才女,表情從疑惑逐漸轉為震驚,待她停筆之後,那年長女子轉頭看著她,張了張嘴,有些難以置信的開口。
“這首詩比起那方文天所做的,如何?”
剛才眾女的表情變化,曾醉墨全都看在眼裡,心中早已按捺不住,迫不及待的問道。
年長女子聞言,臉上的表情變得肅然,說道:“米粒之光,怎可與皓月爭輝?方文天何德何能,能與這傳世之詞相較?”
“傳世之詞……”曾醉墨櫻唇微張,腦海之中,像是有一道閃電劃過。
那無理的傢伙,詩才居然高到這樣的程度了嗎?
“此詩若是流傳出去,怕是我景國的才子文人,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舉杯淺酌,便少不了要吟上一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年輕女子的美目中浮現出迷離之色,喃喃的說道。
幾位才女的表現,並不出乎李易的預料。
要知道,這首《月下獨酌》,即便是在詩仙李白的所有作品之中,也算得上是精品中的精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更是流傳千年的絕句。
李白是誰啊,那可是站在古代文壇巔峰的存在,隨便一首詩扔出來,也是足以嚇死人的!
宛若卿俏臉上也有抑制不住的激動,聽得一句殘詩,她心中只是猜測,這位公子,應該是有些才情的,但也從未想過,對方的才情居然高到了此等境界。
拋開她的個人情感不談,這一首詩的水平,已經足以和那《鵲橋仙》比肩。
當然,宛若卿的心裡面,還是要偏愛《鵲橋仙》一些。不說她和那首詞的淵源,在景國,詩詞發展至今,由於種種原因,詞比詩要更加繁盛一點,更受眾人鍾情。
至於詩,在前朝時期的確盛極一時,但這百多年來,景國的文人墨客,還是更偏愛於作詞。
因此,這首《月下獨酌》雖然具有很高的水準,但要論影響力,卻不會超過《鵲橋仙》。
不過,若拿此詩和方文天之類的比較,則顯得太過小題大做了。
待到心中的震撼略微消退一些,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的望向了李易。
對於她們來說,透過一首詩作,便能看出詩人的性格,甚至是作詩時心中所想。
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詩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這是一種怎樣的胸襟?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種自得其樂之後,又是怎樣的淒涼?
那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