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行李捲壓得他肩膀歪斜,走得滿頭大汗。以前新京工業大學不招收“滿洲學員”,該校以日本學生居多,不少人是從本土招來的,因而學校的條件待遇不錯,吃飯不花錢,發書發本還發軍呢大衣和制服。在這半軍事化的學校裡,連被褥也是校方提供的,趙成和自帶行李是多此一舉了。日本人管宿舍叫做寮,男寮的臨窗處有一個小書桌,大學的頭一個晚上,趙成和伏在書桌上給父親寫信。信真難寫啊,比寫“大東亞聖戰”的作文還困難。趙成和使用母語越來越困難了,寫漢字時思路阻滯,行文遠不及用日語來的流暢,寫寫就不知何從下筆了。首次寫家書,他不想寫得太簡單,免得父親抖著信紙說:“就寫這麼幾個破字?還念大學呢,哼!”趙成和一邊斟酌詞句,一邊想象著父親的表情,眼前浮現出老頭子驚訝的神色和滿意的笑容。初進校園,即緊張又興奮,滿足感像夜潮樣悄然上漲,又彷彿是極其溫柔的雪花,無聲無息輕觸耳畔。他很陶醉地浸淫其中,全然沒有理會同寮裡的學生,此刻,三位陌生的日本同學正用奇怪的目光打量他。
第三十七章(3)
初春的傍晚來得格外早,外面的天色全黑了。雪的背景下,校園的路燈漸次亮起來,燈光泛起凌亂的光芒,男寮裡玻璃窗前瀰漫著奇異的清亮。視窗下的暖氣很熱,暖暖的氣息軟體動物似的緩緩蠕動。空氣乾燥,浮動著乾澀的塵土味道,略微感覺有些口渴。有種奢侈感久久不去,趙成和很不習慣,他想起安城國高的宿舍。那時,他們都住大通鋪子,冬天要靠火爐取暖。生爐子由學生輪流值日,趕上懶蛋鬼也許就忘記了生爐子,屋子裡面會冷得厲害,連臉盆牙具都凍在冰碴裡了。上罷晚自習回宿舍,大家凍得跺腳直嚷,急急忙忙地扒爐灰
添柴生火,越急越不好燒,搞得濃煙滾滾打眼睛。還沒等鐵爐子燒好,這邊熄燈的鈴響了,“刷”地電閘拉下了,只好咬牙鑽進冰冷的被窩。有時候怕煤氣中毒,還得開一會門放放煙,寒風毫不客氣地湧進門來,挨著門口的學生就得忍冷受凍,不住聲地打噴嚏……
想到這裡,趙成和不覺笑了一笑,寫下“恭祝春安”四個字,收住了筆。
“咣噹,啊呀——”趙成和扭頭一看,一大群日本學生破門而入,個個頭纏白布帶,手舞酒瓶子衝了進來。很顯然,他們是高年級的學生,見趙成和呆若木雞狀,有個矮胖的傢伙用肩膀猛撞他,用北海道口音吼道:“跳起來,跳起來,鬧寮了!”同宿舍的三位日籍新生遲疑了一下,迅速投入狂舞之中,紅地板被大皮鞋跺得咚咚山響。日本學生手執臉盆,拼命地敲打,邊跳邊喝酒,哈哈大笑,開心地扯起了嗓門,唱起了幕府時代的戲曲:“是酒啊,還是眼淚啊,花姬呦……只有死,才是我們的歸宿,……是酒啊……”
狂歡只屬於開學或者什麼節日,大學裡的一切都那麼刻板,書桌上擺放筆墨書本有規矩,吃飯穿衣走路有規範,亂來不得。學校的食堂很大,擺放著一排排長條桌子,每個人吃飯都有固定的位置。學生伙食實行配給制,不用自己花錢,飯量固定。一開始,“滿洲”學生和日本學生一個標準,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糧食日益緊張,細糧粗糧混著吃,在大米飯裡摻些雜糧,日本學生抗議了,說憑什麼“滿洲人”也吃大米?此後“滿洲生”只好分灶吃飯,同為學生待遇卻有區別。校方特意將“滿洲生”調整了座位,好叫他們集中去吃粗糧,吃高粱米吃地瓜土豆,“滿洲生”有自知之明,忍氣吞聲慣了。校方設有“舍監”,專門管理吃喝拉撒睡,管理到無微不至,權力大著呢。開飯時,學生列隊依次進入食堂。食堂裡鴉雀無聲,飯菜已經擺放好了,眾人卻不敢動筷。大家的目光全聚焦在“舍監”身上,等候口令。“舍監”吃飯有專門的桌子,位於正前方的講臺上,“舍監”落座學生們方可坐下。學生們必須按照“舍監”示範的樣子吃飯,伸筷的頻率幅度乃至咀嚼的樣子,都必須一模一樣,“舍監”擱筷之際才是眾人飯畢之時,提前不得,也錯後不得。校方的想法也許有科學道理。為了加深對咀嚼功能的認識,醫務室的“技正”來做專題講座,強調養生之道,要求細嚼慢嚥,充分發揮唾液輔助消化之功效,食物咀嚼成流食方準下嚥。吃飯如此,穿衣戴帽更是馬虎不得,學生外出一律統一著裝,分季節穿制服或外著大衣。趕上溥儀“皇帝”和日偽要員來視察或者參加集體活動,衣貌儀表的要求更加嚴格。學生制服都一個款式,深綠色毛料銅紐扣協和服,但領花有所區別。年級專業不同,制服的領子的顏色和標記都不一樣。趙成和制服的左衣領上是銅字“Z”,右衣領縫著小小的圓標,上寫“一”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