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3 / 4)

小說:紅色警戒 作者:浪劍飛舟

西歐,它們都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威脅——集結在蘇聯西部邊境的兩百萬大軍,這些鋼鐵雄師隨時可以沿著當年紅軍反攻納粹的路線,攻入歐洲。因此東歐國家公開奉承蘇聯,暗地裡卻頻頻與西歐國家接觸,商討如何防禦蘇聯可能的進攻。歐洲很快就發現,對付那兩百萬軍隊也許還勉強扛得住,可是美國的戰事越來越令人悲觀,一旦蘇軍完成了對美作戰,把主力調回來,歐洲將被近七百萬紅軍徹底壓垮。但是老弱的歐洲卻依然不願武裝支援美國,擔心因此引火燒身,招惹蘇聯進攻。

九月份的北京外交熱舞當中,歐洲驚喜地發現中國擁有足夠的強大的軍事實力牽制住蘇聯,她現有的經濟力量也能夠支援她打一場對蘇的全面戰爭。特別是她那可怕的陸軍部隊,只要願意,隨時可從蘇中邊境上發動對蘇聯的閃擊。這讓富有均勢外交經驗的歐洲看到了新的希望,利用中國牽制蘇聯。

當然,鼓動中國進攻蘇聯是根本實現不了的,至少目前的形勢下是這樣。然而,公然與中國進行軍事結盟也不現實。在短期內,可行的辦法就是與中國儘可能地站在同一陣線上,讓蘇聯感受到歐洲與中國有著非正式的同盟關係,使其在做出進攻歐洲時不得不因為遠東的“第二戰線”產生顧慮。

中南海的決策集體在目不暇接地接見了那些緊隨坎貝爾之後到來的歐洲外交官後,也瞭解到了歐洲不僅僅在經濟上需要中國,在外交甚至軍事上也需要中國。客觀上講,中國也需要歐洲,如若歐洲屈服於蘇聯,成為蘇聯的後院,中國無疑將面臨蘇聯的全面壓力。那時美國一亡,蘇聯必將全力攻華。雖然中國的“東風-東風”演習把蘇聯“恐嚇”了一下,可是如果蘇聯集全國之力侵華,對中國而言,絕對是一場災難。可以說,在對蘇問題上,中歐有著相互依賴的地方,但雙方目前的情況又決定他們不可能在軍事上結盟發動對蘇戰爭——雙方各自的內部也不願意發動戰爭。

因此,經過激烈的討論甚至爭辯後,中國的領導集體最後決定,拉攏歐洲,團結亞非拉,在聯合國的框架內調停美蘇之間的戰爭,透過多邊外交手段結束兩國的戰爭。這就是“白鴿”計劃的由來。中國為“白鴿”定了最高和最低目標,最高目標是調停成功,中國主導了聯合國,並且贏得空前的國際地位;最低目標是調停失敗,但應當透過此次多邊外交行動拖延蘇聯侵美程序,確保美國不至於過快亡國,為中國防備蘇聯侵略創造時間,同時啟動一套全面備戰計劃。

於是,外交部長喬華便被派往了歐洲。

第二十一節 龍行歐洲

喬華把中國援助聯合國以及相關具體工作留給了錢玉副部長,自己率領其他人員離開了維也納,前往法國巴黎。

儘管中法之間總是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更多的只是虛無的意識形態層面上的。總體上雙方印象還不錯,在西歐列強中與新中國頗有“交情”的也演算法國了,畢竟戴高樂將軍為中法關係開創了一個新紀元,使第五共和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而且法國是一九五五年唯一一個公開反對並拒絕參與北約盟軍侵蘇的西方強國。也正因為這一點,復興後的羅曼諾夫蘇聯對法國也抱有好感,雙邊關係一直非常穩定。再加上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影響力,中國關於調停美蘇戰爭的計劃如果能得到法國的支援,無疑會增大不少成功係數。

從維也納傳來的訊息已經明白無誤地表明,中國外長此次訪問歐洲,顯然為了向歐洲就調停美蘇兩國戰爭尋求支援。果不其然,巴黎時間二十日下午三時,喬華見到法國外長埃米勒·讓·呂貝克後,禮節性地強調了中法關係如何重要,應該加強雙方在經貿、文化和政治上的進一步交流與來往後,便把話題引向了國際安全與世界和平,並直接指出美蘇戰爭正朝著不可控制的規模和範圍擴大,世界各國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戰爭威脅。喬外長宣稱,中國不希望看到戰火斷續蔓延,並繼而導致戰爭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全面升級與擴大。中國呼籲美蘇雙方本著《聯合國憲章》的精神與為兩國人民著想,停止戰爭行動,在聯合國安理會框架內透過外交手段解決兩國矛盾。

法國外長對中方的看法和立場深表贊同與支援,並認為世界各國尤其是歐洲國家一方面是美國的傳統朋友,一方面與蘇聯有著緊密的地緣政治關係,應該在協調美蘇矛盾上發揮更富有建設性的作用。''呂貝克高度讚揚了中國對國際安全與世界和平作出的貢獻,並稱中國應該在這一方面發揮更富有意義的作用。

喬華對法國之行感到滿意,與法國的同行取得了順利的統一意見,雙方在最後達成一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