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個折中兼顧的辦法,先穿明服在裡面,外面再套上清服,到時候再相機行事。
而現在,馬上就要見到永曆帝了,自己到底該不該稱呼永曆帝為“皇上”呢?是不是該行叩拜大禮呢?
吳三桂一邊走,一邊想,不知不覺已走到了寺院的門口。
守衛在寺外的軍兵一看吳三桂來了,慌忙給他行禮,吳三桂一擺手,沒有說話,一腳就跨進了寺門。
正對寺門的甬道上是一尊六尺多高的錯金香鼎。
說起這香鼎,還有一段傳說呢。
相傳當年香火旺盛時,每日只須小和尚早晨起來焚香撮火,並不用人動手,向鼎中貯水,山門便會自行關閉。其實這是設定香鼎時,安設了訊息機關與寺門相連。為了香火旺盛,這也是寺中主持和尚們想出招攬香客的手段,就連小和尚們也不知其中的秘密。於是人們以訛傳訛,都深信這金瞻寺有觀音菩薩保佑。因此,寺廟雖早已頹廢,但這座鼎上的錯金鼎連最貪財的人也不敢動它分毫。
吳三桂當然不知道這段傳說,即使知道了恐怕也只會付之一笑,此刻,當他看到這尊金鼎的時候,想到的卻是關於鼎的另一個傳說:
周宣王之年,楚子助天子伐陸諢,兵勝之後,在洛陽近畿閱兵,楚子使乘機詢問王孫滿太廟中九鼎的大小輕重,意在侵佔。
自大禹在天下九州各制一鼎以來,問鼎就成了篡國稱帝的代名詞。所以吳三桂一看到這尊香鼎,不禁興致勃勃地仔細打量,他心中一閃,我吳三桂日後是否有“問鼎”的一天呢?
這時,聽說平西王到了寺院,早有小和尚進去稟報寺內的主持,吳三桂剛繞過香鼎往裡走,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和尚已經慌忙不迭地帶著兩個小和尚迎了出來。寺廟雖已經破敗了,但廟裡還住著三十多個和尚。
在老和尚引領下,吳三桂一行繞過破敗的大雄寶殿,從殿旁的側廊進入了囚禁永曆等人的後側院。
踅過柴房和兩問廂房,穿過一道不起眼的小門,呀!裡頭竟別有一重天地!
這是一塊凹地,中間有五畝見方一大片池子,石板通橋通向池心亭。池水清冽明淨,倒也沒有放養金魚之類,只養了一些尺餘長的青鰱,時而飛起,撲通撲通地響。四周邊岸種植不少垂楊柳,微風一起,千絲萬條婆娑生姿。水面上漣漪盪漾,波光粼粼,清人眼目。沿橋過池,對岸是七八間精舍,雖然不怎麼起眼,看上去倒還整潔。永曆和嬪妃們就被安置在這裡。
此時的永曆帝正獨自對窗而坐,他神情恍惚,對著窗外發呆,自被囚禁以來,他幾乎每天都是這樣。他怎能不鬱鬱寡歡呢?
永曆帝追溯今世歷朝,總覺得自己是歷代帝王中最為不幸的一個皇上。亂世把他擁上御座,自己本想勉力而為,力挽狂瀾,以圖振興,可命蹇運乖,天不佑明。想想自己做了十幾年的皇上,哪一天不在擔驚受怕,哪一天又不在奔波逃命,而如今更是飽嘗囹圄之苦……他這樣想著,不由一陣唏噓,淚水不知不覺從眼中流出,他感到有種日暮途窮之感,他又想到了自己寫給吳三桂的信,不知吳三桂會如何處置自己,他心中生出一絲希望,但隨即,這微弱的希望又消失了……
永曆越想越亂,心中成了團麻。這時,永曆的皇后曾皇后走了進來。看到黯然神傷的永曆帝竟沒有發覺自己進來,曾皇后輕輕喊了一聲:“皇上!”
永曆帝這才驚覺,他慌忙偷著拭去了面頰上的淚水,悽然一笑,說道:“哦,原來是皇后,快過來坐吧!我正在這裡觀景兒呢!”說罷,永曆故作輕鬆地向窗外望著。
細心的曾後早已察覺了永曆帝此刻的心境。輕聲勸道:“陛下要保重龍體,決不可憂傷思慮過度。”說完之後,又不知該再說些什麼好,嘆了一口氣,就不再言語了。
曾皇后原是永曆帝襲封桂王時的王妃,多年來同永曆朝夕相處,長期患難。曾後不僅美麗溫柔,賢慧謙恭,而且考慮事情也頗有見地,所以永曆一登極,就將她冊封為正宮,十分得永曆帝的寵愛。
此時此刻,見到皇后,永曆帝的傷感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半晌,永曆帝才微微嘆息一聲,對曾皇后說道:“朕無能,連累皇后也跟著我受苦,真是委屈皇后了!”
聽了永曆帝的體己話,曾皇后不覺心頭一熱,眼圈顯紅,差點兒就要流出淚來,可又怕惹永曆帝更傷心,急忙說道:
“皇上萬望不要這麼說。臣妾能夠侍奉皇上,是臣妾的福分,只要能在皇上身邊服侍,妾也就心滿意足了……”
停了停,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