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樓,是東吳大財主吳湘的產業,除了正常的營業之外,還定期舉行詩會,吸引長江一帶的文人雅士參與。
不過近日摘星樓有了別的用處,那就是作為東吳輿論會的據點。
這東吳輿論會,便是楊林和吳湘共同創立的組織,旨在於引導和控制整個吳地的輿論,以影響當權者的決策。
吳湘雖富甲一方,但卻恐於手中無權,又逢亂世,一名財主再有錢,也不是軍隊的對手,只要軍隊大兵一來,吳湘手中的財產是一個子兒也保不住的,說不定還會家毀人亡。
因此在這柴桑城裡,吳湘最不敢得罪那些當官的,哪怕是一位芝麻綠豆大小的官兒,吳湘也要禮讓三分。
上一次的詩會,一名校尉來詩會搗亂,令吳湘感嘆文人在亂世無用武之地,幸好有楊林在場,才使得吳湘的看法改變。
吳湘和楊林一拍即合,便創立了東吳輿論會,起初吳湘並不知道這個組織是用來幹什麼的,按楊林的說法,是用這個組織在亂世中發揮文人的作用,並且以此來保全文人自身。
楊林道:“組織的核心,除了你我之外,要用到的人越少越好,而所用之人,也必須是能保守住秘密的人,在我們之下,便能發展下線,再以下線去發展下線,讓言論按著如此的途徑傳播,越傳越廣,上線與下線之間,除了給與報酬之外,絕不能讓下線知道上線的身份,如此言論的源頭便不會被查到,也能保證我們的安全。”
楊林心思縝密,輿論會的籌劃全是他一人在做,按著楊林的要求,輿論會的核心人員絕不能超過四人,因此吳湘便找來了自己的兩位侄子吳洋和吳浩,兩人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士,但辦事也還算牢靠。
輿論會所控制的第一個輿論,便是孫曹聯姻,引導柴桑城內的民眾,讓他們認為孫曹聯姻有利於東吳的發展,並且能夠免於戰亂,並讓民眾相信,孫權執意不肯將妹妹嫁給曹操,並非是孫曹聯姻的利益不大,而是孫權護短。
若東吳真和曹操結盟了,那麼曹操一時間定然不會進兵東吳,這也符合吳湘這位大財主的利益,因此輿論會的第一次行動便開始實施了,行動很順利,而且做得滴水不漏,柴桑城內的民眾都相信了楊林等人散步的話,對吳侯孫權的護短行為頗有微詞。
不過下層民眾的思想卻無法影響上層的決策,單是控制下層的輿論,還不足以改變當權者的決策,直到曹操所派的特使郭嘉前來江東並客死在這兒。
此時的輿論呈現出一邊倒的局面,就連吳之重臣張昭、諸葛瑾等人也感受到了輿論的壓力,郭嘉之死若不妥善處置,東吳定會遭來滅頂之災,因此這些重臣坐不住了,頻頻向孫權進言。
而柴桑城內更是人心惶惶,主公不顧東吳百姓的死活的謠言應運而生,此時此刻,只要是稍有仁義之心的統治者,都不可能違背民心了,因此孫權決定將妹妹嫁給曹操,以安曹操之心,這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大功告成之後,輿論會的諸人便在摘星樓的二樓舉行了慶功宴,吳湘早已屏退了所有人,會場中只坐著輿論會的核心成員。
雖說孫曹聯姻與否,全是孫權一人的決斷,但吳湘等人,已經習慣於將此認為是自己的決斷,一介文人,竟然能夠左右東吳的決策,便不由得欣欣然了。
楊林居功至偉,吳湘向楊林敬酒道:“楊兄果乃奇人也,老夫佩服之至,沒想到區區言論,竟能逼得吳主嫁妹,如此一來,孫曹聯盟,曹操雖手握重兵,但卻不會向東吳進攻,我等將倖免於戰亂,這身家性命算是保住了。”
吳洋、吳浩兩位後輩也對楊林敬佩有加,在輿論會中,越是和楊林接觸,便越是覺得楊林深不可測,此人的未來,必將前途無量!
四人推杯把盞,酒過三巡之後,楊林說道:“吳先生,生於亂世,苟全性命,雖也能無愧於祖宗,但這也只是下等的結果而已,我建議創此輿論會,並非只是為了讓自身保命,文人的力量,遠非如此。”
吳湘奇道:“那麼依楊兄之言,這輿論會還能做到更大的事?”
楊林道:“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這輿論會既然直指民心,那麼就如同百萬雄兵之力,這中等的結果,便是諸位位極人臣,榮華一生,至於這上等的結果,便是裂土稱王,取天下而代之,此兩種結果,才是文人的力量的真正展現!”
吳湘叔侄驚歎不已,原本楊林低調行事,散步輿論的目的只是為了苟且求生,今日幾杯酒下肚,竟然說出如此膽大妄為的話,其志不小,包容天下,實在令人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