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與劉備簽了協議,就再沒有必要留在荊州了,隔日,便帶著魯肅和諸葛瑾,一同回東吳了。
三人同乘一輛馬車,但是諸葛瑾看楊林的眼神卻始終不對。
原本在昨日,諸葛瑾是可以和胞弟諸葛亮敘舊的,但是因為昨日楊林向劉備獻西川地圖之事,諸葛瑾一直耿耿於懷。
於是諸葛瑾婉拒了諸葛亮的邀請,獨自一人在驛館中喝悶酒,而後第二日,便隨著楊林一同回柴桑了。
魯肅原本想和楊林、諸葛瑾攀談一陣的,但是見諸葛瑾表情不對,也不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一路無話,直到出了荊州地界,魯肅才想要打破尷尬,說道:“二位,現在已回到了東吳的土地上了,我等身為東吳之臣,在這裡可以無話不然。”
魯肅示意諸葛瑾,諸葛瑾這才不悅道:“子敬兄,非在下不想說話,只是這楊林所做之事,實在是太氣人了,在下對他,實在無話可說!”
魯肅對於之前發生的事,一無所知,這一次既然諸葛瑾點名說了,魯肅便問楊林,道:“楊大人,諸葛先生所說的,究竟是何事?”
楊林笑道:“也無甚事,只不過是不才獻了一張西川的地圖給劉皇叔,好讓劉皇叔取那西川。”
魯肅一聽,也是一驚。
對於攻城略地的一方,如果有一張軍事地圖,那簡直就是如虎添翼了,打個比方來說,如果曹操得到了東西兩川的地圖,那麼張魯和劉璋,根本就沒有辦法抵擋曹操的大軍。
而楊林有這樣一張地圖,他怎麼會無緣無故的拿去獻給劉備了,雖說劉備和東吳是盟友的關係,但是將這張地圖獻給孫仁主公,豈不是更好?
若是魯肅親眼見到楊林獻地圖,只怕會和諸葛瑾一樣生氣,但是事情已過了,再怎麼做也無法挽回,於是魯肅也沒有那麼氣憤,而且轉念一想,以楊林的心性,他不至於會做出有損東吳的事情來。
魯肅試探性問道:“楊大人,莫非讓劉備去取西川,也是你的計策之一?”
雖然魯肅問得頗為可笑,哪裡有送別人城池的計策?不過楊林卻認真回答,道:“子敬,亂世之中,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而計策,能立即見效的,其實只是下策,而如果一項計策在數年之後才生效,且收效甚多,這樣的計策,才算是上策。”
楊林的話依然很明瞭了,他獻地圖給劉備,完全是他的計策。
諸葛瑾的態度有一些緩和了,不過他還是以一副懷疑的眼神看著楊林,道:“楊大人,你說這是你的計策,可是在下卻根本不懂,你要如何向劉備發難?”
楊林笑道:“劉備的軍師諸葛亮,發明了一種九連環,此種九連環,環環相扣,一環與一環之間甚是緊密,沒留絲毫破綻,不才的計策,正是連環之計,先讓劉備去取西川,再與劉備簽訂互不侵犯的協議,再讓劉備准許東吳商人在自己的轄地裡通商,計策已在路上,劉備中招,只是早晚的事。”
楊林說得信誓旦旦,諸葛瑾卻依然不信,問道:“楊大人,照你這麼說,你的計策一定是非常高明的,可是你的計策,究竟會起到什麼樣的效果,還請楊大人明示。”
諸葛瑾依舊認為,將西川的地圖獻給孫仁主公,所得到的利益一定比獻給劉備來的多,現在,楊林只是許下一句空頭的承諾,他的計策所能夠得到的利益,實在是無法估量。
楊林道:“諸葛先生,不才與主公,是生死之交,早些主公被逼嫁於曹操,不才還為主公捱過一頓板子,差點死掉,今主公終於手掌大權,正是圖謀天下之時,不才又怎麼會背叛主公呢?不才對主公忠心一片,可昭日月,無論不才對外做出任何事情,都是對東吳有利之事!”
諸葛瑾依舊不說話,對楊林所言不置可否。
楊林見此情況,便狠下心來說道:“諸葛先生,話既然已經說到這份兒上了,不才也只能明說了,不才送地圖給劉皇叔,再讓商人與劉備互通有無,所為之事,便是天下!荊州只是一個小地方,不才向諸葛先生保證,不出三年,定讓劉備將荊州之地拱手相讓!”
楊林誇下海口,魯肅和諸葛瑾都是一驚。
魯肅道:“楊大人,荊州之事,需從長計議,若事不可為,便不用勉強,劉備以漢室宗親自居,他又怎麼會將荊州拱手相讓,縱是率兵去取西川,他也會留強將鎮守荊州的,我東吳想要取,只怕沒那麼容易。”
魯肅話剛出口,便忽覺不對,因為楊林既然已經和劉備簽了互不侵犯的協議,東吳又怎可背信忘義,率兵攻打荊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