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至,建安十四年的東吳,在平靜中穩步發展。
朝中相安無事,雖然眾將眼饞劉備軍在荊州攻城拔寨,但見主公孫仁確實沒有進兵的意思,也就打消了繼續勸說主公的念頭。
在得到江南四郡之後,劉備的目標,便轉移到了江北的南郡和襄陽,這兩座城池都是在赤壁之戰前失去的,劉備身為劉琦的義父,自然要為劉琦重新奪回這兩座城池。
不過曹操已派名將曹仁鎮守南郡,又調派了兩萬守軍,劉備想要奪南郡,並不輕鬆。
於是劉備派使者向東吳求助,所派使者為劉備的小舅子麋竺。
麋竺能言會道,一見到孫仁,便恭敬道:“屬下奉劉皇叔之命,特向東吳孫將軍請安,赤壁一戰,多虧孫將軍率兵抗曹,才保全了荊州血脈,今劉皇叔不忘舊恩,定要奪回昔日劉景升所轄領土,以全忠義,但皇叔不敢忘東吳出兵之恩,雖佔有江南四郡,但想南郡應讓與東吳,此次特派屬下來,求孫將軍出兵南郡,劉皇叔定會盡力協助的!”
麋竺一番話,全是虛情假意,分明是想向東吳借兵攻南郡,卻還說得是替東吳打江山一般。
群臣聽得憤憤不平,而軍中諸將,更是火冒三丈!
程普道:“麋先生好生不通情理,若不是我東吳出兵,你荊州劉氏,只怕早就死在曹操的大軍之下了,可是你們卻事先不知會我東吳,佔了那江南四郡,現在又求我方出兵南郡,明裡說是為東吳攻城,實際上,誰不知道劉備是想自己獨吞。”
甘寧也道:“劉備這個大耳賊,只會坐收漁人之利,只怕他得了荊州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我們東吳了!”
面對眾將的質問,麋竺也並不慌張,道:“孫將軍,劉皇叔言辭懇求,出兵荊州之地,只是為了替劉琦公子要回本該屬於自己的土地,待荊州收復之後,劉皇叔必將不再過問荊州之事。”
麋竺的話,自然是向著孫仁說的,而現在的孫仁,已經有了主公的威儀了,在朝堂之上,她半閉著眼睛,一副不太搭理人的模樣。
直到麋竺將好話都說盡了,她才緩緩說道:“麋先生,劉豫州想要奪南郡,卻怕無法戰勝曹軍的大將,所以向我東吳借兵,這些事兒,不需要拐彎抹角的說,如今孫劉聯盟,共同抗曹,想要借兵,只需說一聲便可,孤倒是想問問,劉豫州究竟想借多少兵士?”
見孫仁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意圖,麋竺也不含糊,徑直道:“兩萬即可。”
孫仁又道:“那孤就借你兩萬兵馬,又派甘寧為將,讓劉豫州調遣,如何?”
麋竺一驚,沒想到事情如此的順利,當真是出乎自己的預料。
甘寧不滿,道:“主公,末將若是為東吳而戰,萬死不辭,但若是為了劉備那賊子,末將不願領兵!”
甘寧意氣用事,孫仁便勸道:“甘將軍,你久不帶兵,只怕生疏了,這一次,孤正好讓你去南郡歷練歷練,等回來後,孤自有重用!”
此言一出,甘寧立即熄氣了。
如今甘寧是待罪之身,曾參與了周瑜主導的逼宮奪權之事,幸蒙主公不計前嫌,讓他降職留用,原本一直戰戰兢兢,但是當他聽到主公說,將來會重用於他,甘寧哪裡還會有半點怨言?
於是甘寧領命,麋竺也頗為欣喜,他原本以為這一次向東吳借兵會經歷頗多波折,但不想孫仁竟答應得如此乾脆,不僅借來精兵,還借來了猛將一名,麋竺此次回去,定會受劉備讚許的。
雖孫仁已有了決定,但是眾臣卻依然不滿,憑什麼白白的讓劉備佔便宜,憑什麼讓自己計程車兵上前線去為了他人犧牲?
待麋竺告退之後,群臣們紛紛諫言,全是向孫仁陳說借兵給劉備的利害關係的,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所幸的是,長史張?力排眾議,為主公開脫。
不過縱然是張?,也對主公的決定頗有微詞,他第一個想到的人,自然就是楊林。
主公的餿主意,差不多都是出自於楊林,這一次,一定要找楊林問個究竟!
於是張?在下朝之後,將楊林拉到一旁,問道:“楊兄弟,借兵給劉備的主意,是不是你給主公出的?”
楊林笑著說道:“張大人,若是主公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出自於不才,那麼她這個主公還拿來做甚,倒不如讓不才來當主公好了。”
張?一想也對,孫仁雖為女子,但她從小到大,都十分聰明,張?看著孫仁長大,自然也知道這一點。
楊林也頗為感慨,如今孫仁的治國方式,已經越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