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仁此時已經沒有了遊玩的心情了,於是小驚天也一臉的不滿。
好在嫣兒眼疾手快,迅速的將小驚天拉到了一旁,並給小驚天看自己剛剛修好的手帕,小驚天被嫣兒吸引過去了,便也不再纏著孫仁了。
楊林來到孫仁的身邊,孫仁一臉沮喪。
見四下無人,孫仁這才說道:“楊林,我真是一位不稱職的母親,不僅僅是作為母親,就連作為東吳的主公,我也不稱職。若不是有你在一旁輔佐,只怕我這個東吳之主,真的當不下去了。
有的時候。我在想,能不能將這個東吳主公的位子讓給被人去做。而自己,則好好的待在自己的丈夫和兒子的身邊,這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楊林嘆了一口氣,道:“仁,我很遺憾,讓你看到了成都城裡不好的事情,可是事實就是如此,就算是藏著掖著。也無法掩蓋真相。身為臣子,我的任務就是將真實的天下展示給主公看,至於主公看了之後有何反應,這並非是我所關心的範圍。
申不害曾言:獨視者為明,獨聽者為聰,能獨斷者,可以為天下主!
身為東吳的主公,你應當有自己的判斷,若你以為不當這個東吳的主公對東吳、對自己都好,那麼你儘可不當。”
楊林的話語中。分明有責備的意思。
而孫仁自己也知道,她所說的,不過是一句氣話。當今東吳,怎麼可以沒有主公?若是自己不當這個東吳的主公了,縱觀整個江東孫氏,又有誰能夠代替呢?
孫仁在坐上了主公之位才知道,所謂的東吳之主,並非是豪霸一方、作威作福的存在,而是要為了整個江東的百姓謀福利的存在,事到如今,江東百姓的身家性命已經和孫仁綁在一起了。孫仁又怎麼能輕易說出不當主公這樣的話來?
於是孫仁說道:“楊林,是我太過激動了。才說出這樣的話來,在江東的百姓們還沒有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之前。我還是不能夠辭去東吳的主公之位的。”
楊林道:“仁,這才是一位君主應該說的話!”
孫仁受了楊林的表揚,便隨即想起,原來自己還不僅僅是東吳的主公,現在,荊州一帶也在自己的管轄範圍下了,荊州的百姓們的禍福,也全在自己一個人身上,而蜀中的百姓們,已經接受了東吳的糧食援助,也就是說,蜀中的百姓們的禍福,也全繫於孫仁一人身上。
孫仁說道:“楊林,我想要解救受苦受難的蜀中百姓們,依你的看法,應當如何?”
楊林道:“正所謂樹挪死,人挪活。一個人想要生活得更好,必定要不斷的改變自己所處的位置,當蜀中一帶遭遇了嚴重的蟲災,莊稼地裡顆粒無收,百姓們活不下去的時候,我東吳自然會伸出援助之手的。
只可惜的是,人對於故土的眷念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的,正是因為如此,哪怕是在故土生活得清貧一些,也比在他鄉異土享福的好,正是如此,要讓蜀中的百姓們離開蜀中,到更富有的荊州或是江東的土地上耕種或是從事其它行業,這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仁,無論是你還是我,都不能著急。”
事實上,自從與劉備簽訂了和約之後,楊林就積極的運作,在蜀中一帶徵兵或是鼓勵蜀中一帶的民眾到東吳的土地上耕種營生。
不過這樣的行為的收效卻是甚微的。
與中原的百姓不大一樣,蜀中一帶的百姓們,在風俗上和言語上,都不大一樣,再加上蜀中三面環山,使得蜀中盆地成為了一個小的包圍圈,將蜀中的百姓和風俗,全都關在了這個包圍圈中。
因此,東吳方面的好意相勸,卻並沒有得到響應。
蜀中的百姓們,只是感激著從東吳運抵來的糧食,也感激著東吳的主公孫仁,但是感激歸感激,這些百姓們,卻從來沒有想過離開蜀中,到其它的地方生活。
有少數的民眾離開蜀中,來到了荊州,楊林派人一問才知,這些人是從蜀中逃出來的,是因為劉備要削減蜀中一帶的戶籍數目,以此來騙取更多的東吳的糧食,所以才找一些不顯眼的村落下手,而這些漏網之魚,才知道蜀中已經待不得了,因此才逃往別處的。
百姓們如此,而軍隊計程車兵們,也是如此!
長沙之戰,蜀軍雖然大敗,但是劉備對於軍隊的約束,卻是非常的嚴格,有些在軍隊裡混不下去的軍士,便鋌而走險,想要逃到東吳這裡,但是卻被其他人給發現了,於是便以逃兵的名義給處決了……
楊林對於現在的西蜀,也只是以錢糧加以制約而已,至於蜀中一帶的百姓們,還有軍隊計程車兵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