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著嘴的模樣甚是好看,雖然她也知道楊林的本意不是那樣的,但是她卻要使一下小性子。
楊林安慰道:“仁,這東吳是你和我的容身之所,東吳的強大,是我們共同的願望,所以,只要是對東吳有利的事情,我們就應去做,無論會去到多麼遙遠的地方,我們都心甘情願。
你瞧,西北一帶的戰事,已經不太均衡了,這就像是圍棋一般,原本黑子和白子在棋盤中絞殺,難分伯仲,可是黑棋卻因為走了一步錯棋,導致局勢一邊倒,如是白子贏了,對於我東吳,卻不是什麼好事,所以,當黑棋陷入困境的時候,我們就應當幫助一下。”
楊林將天下比作棋盤,也是無可厚非的,而孫仁也能夠聽明白一點。
有的時候,楊林向孫仁的建議,並不會說得太明白,而當孫仁去付諸實施了之後,楊林的建議的效果,就立馬實現了。
久而久之,孫仁對於楊林的建議,已經沒有任何的懷疑了。
是因為楊林提了援助曹操的建議,孫仁才見這項建議在朝堂之上命群臣討論的,而討論的結果,是群臣無話可說。
楊林又道:“毫無疑問,曹操是我們吞併天下最大的絆腳石,但是這顆絆腳石,現在卻有著存在的必要。若是曹操敗給了馬騰和張魯的聯軍,那麼這兩家便可直搗長安,長安若破,天下又將大亂。好不容易形成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就會土崩瓦解,到了那個時候,我東吳所得來的發展良機,也會就此失去。
反之,若是曹操與馬騰、張魯處於焦灼,那麼久而久之,馬騰和張魯必定會被曹操所滅,但是曹操作為勝利者,他也是殺人一萬自損三千。從此以後,曹操的實力,再也不足以支撐起龐大的軍隊,他將會走下坡路,這也正是我東吳的目的所在!”
楊林說得孫仁啞口無言。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孫仁對於楊林的建議,也只能點頭稱是了。
於是孫仁便下令,命楊林率近衛軍前去增援曹軍,當然,這也是展示近衛軍實力的一個最好的機會!
隔日,楊林便離開了柴桑。他並沒有敢去秣陵去與近衛軍匯合,而是以使者的身份,去了許昌。
如今,曹操正在外率領著軍隊作戰,在許都迎接楊林的,竟然是司馬懿!
現在的司馬懿。只不過三十多歲,官職也只是一名小小的黃門侍郎,因為曹操遠征在外,所以司馬懿便有了拋頭露臉的機會。
司馬懿奉命接見楊林,知道楊林是東吳的使者。並且職位頗高,因此司馬懿對於楊林還算客氣,雖然楊林一臉的稚氣,但是年長不少的司馬懿,卻也並沒有小瞧他,對他畢恭畢敬。
司馬懿道:“尊使遠道而來,不知有何吩咐,若是緊要之事,我自可以命人快馬加鞭告知丞相,如今東吳與我方,已是盟友的關係。”
楊林道:“我主孫將軍,見曹丞相前方戰事吃緊,特意命在下來問問,丞相是否需要東吳的軍隊來增援?”
司馬懿一聽,頓時愣了,前方陷入苦戰,曹丞相最想的,便是能有一支軍隊來增援自己,而萬萬沒有想到,東吳竟然會主動送來好處!
司馬懿並沒有參加過赤壁之戰,但是他卻聽聞了東吳軍隊的狠辣,那是曹丞相率軍以來最慘痛的一次失利,對於赤壁之戰的失利,許多的軍士,到現在還耿耿於懷。
更有甚者,東吳軍隊還趁機進攻合肥,也使曹軍蒙受了極大的損失,無論從什麼方向來看,東吳的軍隊和曹操的軍隊都不算是友軍,就算是後來雙方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和約,司馬懿也從來沒有見東吳當做是朋友。
因此,對於主動示好的東吳,司馬懿還是有一些懷疑的。
司馬懿問道:“如今丞相已經陷入到了苦戰之中,若是東吳有心增援,又何必前來許昌,為何不徑直修書給曹丞相?”
楊林卻道:“若是休書與曹丞相,只怕曹丞相不會同意的,曹丞相性格多疑,東吳增援,他只會以為東吳有詐,而不用東吳的援軍,若是來到許昌,與丞相的幕僚相商,其可行性倒大一些。”
“原來如此。”
司馬懿嘆了一句,曹操的性格,司馬懿也是知道的,曹操如此多疑,對於原本就是敵人的東吳的援軍,他自然可以選擇不接受。
若真是如此,只怕西北的戰事,可就危險了。
司馬懿又問道:“那麼以尊使看來,如何才能使東吳援助我軍?”
楊林道:“將東吳的軍士化裝成曹軍計程車兵,掩人耳目,開赴前線,當佔據扭轉之後,我東吳軍士便撤回去,神不知鬼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