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鑄幣(2 / 2)

小說:混在東吳吃軟飯 作者:coxi

糙,實在不是長久之計。

我到成都去,見到商人們做買賣,用錢來交換的實際上很少,比如說玉石,往往是以布帛、食鹽來進行交換,而真正用到錢來交換的,實際上卻很少,這對於東吳、對於東吳的商人們來講,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

昔日王莽篡漢,強行鑄造新幣,可是由於國家的根基不穩,他強行鑄造新的貨幣,使得民不聊生,因此王莽沒有多久就滅亡了。

也就是說,在一個國家沒有足夠的實力之前,違背貨幣規律去鑄造屬於自己國家的貨幣,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的嗎,但是,若是一個國家強大了,生產力發展,百姓們豐衣足食,那麼鑄造錢幣,將會是一件大好事!

始皇帝就是例子,當年戰國七雄,屬秦國最為強大,因此秦國的貨幣,是七雄中流通最廣的,天下的百姓們都用秦幣,為秦國的統一大業打下了基礎,當始皇帝統一天下之後,始皇帝將貨幣統一了,國家立刻就安定了。”

楊林引經據典,孫仁都聽得愣了,不過她雖身為東吳之主,卻依舊不太明白貨幣對於一個國家的含義……

楊林又道:“國不欺民,當一個國家強大了之後,鑄造屬於自己的貨幣,便能夠凝聚人心,所鑄造的貨幣,必須非常精確,每一枚貨幣,都必須大小、斤兩相同,貨幣鑄造得越是足量,就證明這個國家越是強大。

在東吳鑄造了貨幣之後,便能夠將貨幣發行了,貨幣發行的方式,是規定一個時間,若是超出了這個時間,舊的貨幣便不能再流通了,而百姓們在這之前,能夠用手中的舊幣,來換取新幣,在以幣易幣的過程中,國家要稍稍吃點虧,這樣,百姓們換幣的積極性才會很高!”

“……”

由於楊林說出了一些稀奇的字眼,孫仁聽得不是太懂,但是她依舊孜孜不倦的聽著,只要是楊林說出來的話,無論自己聽懂與否,孫仁都愛聽。

“當儘量足夠的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之後,便能夠以貨幣的符號來替代以物易物的方式,只有當以物易物的方式逐漸減少,以幣易物的方式成為了市場的主導之後,一個國家的經濟才能夠繁榮。

再往後想,若是國家更加的繁榮,便能夠以更加便捷的符號來代替貨幣,或者是開設錢莊,只是以一張紙的方式來代替金錢……”

說到這裡,楊林突然察覺到自己說得有些過了,這連統一的貨幣都沒有鑄造,竟然就在說開設錢莊的事情了……

於是楊林不再往下說,而是就事論事,道:“仁,現在吳蜀通商,正是我東吳藉此掌控西蜀的最好機會,而掌控西蜀,不費一兵一卒,便只能用貨幣。當下蜀中的商人們,以物易物的方式也頗為頻繁,而蜀中所用的貨幣,也大小不一,良莠不齊,這個時候,若是有一種穩定的貨幣流通開來,那麼我東吳,便能夠藉此將西川納入到自己的掌控之中。

到了那個時候,無論是東吳的商人還是蜀中的商人,都只能用一種貨幣流通,那就是我東吳所鑄造的貨幣,一旦這樣的事情促成了,那麼劉備縱然是想要擺脫東吳的控制,那也是不可能的了。”

孫仁細細的聽著,最後終於明白了楊林的用意!

“楊林,你的意思是,借用東吳所鑄造的錢幣,藉此將西川和劉備都控制起來,讓劉備成為我東吳的附屬,再也離不開東吳,到了那個時候,我們讓他往東他就往東,我們讓他往西他就往西!”

雖然孫仁所說的,與楊林的意思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不過好在她也稍稍的理解了楊林的思路了。

楊林又道:“仁,不僅僅是蜀中,只要我東吳所鑄造的貨幣足夠的好,那麼就算是江北的百姓們得到了,也是可以在江北流通的,國家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貨幣的價值,只有分量足夠、保質保期的貨幣,才是百姓們最愛使用的,當江北的百姓們用上了我東吳的貨幣,那麼,無論曹操一方的謀士們如何反對與東吳通商,那也是不可能的了!”

若是楊林不加以分析,孫仁可不知道,小小的貨幣竟然會有如此大的功效,今日楊林一說,當真是令孫仁大開眼界,既然楊林說要鑄幣,那孫仁哪裡還有半點懷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