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1 / 4)

小說:我讀孫子兵法 作者:天馬行空

堅持持久戰。然而一切這些,離不開動員老百姓。”

毛主席說:“進攻,是消滅敵人的主要手段,但防禦也是不能廢的。進攻,是直接為了消滅敵人的,同時也是為了儲存自己,因為如不消滅敵人,則自己將被消滅。防禦,是直接為了儲存自己的,但同時也是輔助進攻或準備轉入進攻的一種手段。”

毛主席說:“戰爭目的中,消滅敵人是主要的,儲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為只有大量地消滅敵人,才能有效地儲存自己。因此,作為消滅敵人之主要手段的進攻是主要的,而作為消滅敵人之輔助手段和作為儲存自己之一種手段的防禦,是第二位的。”

毛主席說:“我們的戰爭,在於力求每戰爭取不論大小的勝利,在於力求每戰解除敵人一部分武裝,損傷敵人一部分人馬器物。把這些部分地消滅敵人的成績積累起來,成為大的戰略勝利,達到最後驅敵出國,保衛祖國,建設新中國的政治目的。”

毛主席說:“日本雖強,但兵力不足。中國雖弱,但地大、人多、兵多。這裡就產生了兩個重要的結果。第一,敵以少兵臨大國,就只能佔領一部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由是,在其佔領區域,則空出了廣大地面無法佔領,這就給了中國游擊戰爭以廣大活動的地盤。在全國,即使敵能佔領廣州、武漢、蘭州之線及其附近的地區,但以外的地區是難於佔領的,這就給了中國以進行持久戰和爭取最後勝利的總後方和中樞根據地。第二,敵以少兵臨多兵,便處於多兵的包圍中。敵分路向我進攻,敵處戰略外線,我處戰略內線,敵是戰略進攻,我是戰略防禦,看起來我是很不利的。然而我可以利用地廣和兵多兩個長處,不作死守的陣地戰,採用靈活的運動戰,以幾個師對他一個師,幾萬人對他一萬人,幾路對他一路,從戰場的外線,突然包圍其一路而攻擊之。於是敵之戰略作戰上的外線和進攻,在戰役和戰鬥的作戰上,就不得不變成內線和防禦。我之戰略作戰上的內線和防禦,在戰役和戰鬥的作戰上就變成了外線和進攻。對其一路如此,對其他路也是如此。”

毛主席說:“又由於敵兵雖少,乃是強兵(武器和人員的教養程度),我兵雖多,乃是弱兵(也僅是武器和人員的教養程度,不是士氣),因此,在戰役和戰鬥的作戰上,我不但應以多兵打少兵,從外線打內線,還須採取速決戰的方針。為了實行速決,一般應不打駐止中之敵,而打運動中之敵。我預將大兵廕庇集結於敵必經通路之側,乘敵運動之際,突然前進,包圍而攻擊之,打他一個措手不及,迅速解決戰鬥。打得好,可能全部或大部或一部消滅他;打不好,也給他一個大的殺傷。一戰如此,他戰皆然。”

毛主席說:“如果我們堅決地採取了戰場作戰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就不但在戰場上改變著敵我之間的強弱優劣形勢,而且將逐漸地變化著總的形勢。在戰場上,因為我是進攻,敵是防禦;我是多兵處外線,敵是少兵處內線;我是速決,敵雖企圖持久待援,但不能由他作主;於是在敵人方面,強者就變成了弱者,優勢就變成了劣勢;我軍方面反之,弱者變成了強者,劣勢變成了優勢。在打了許多這樣的勝仗之後,總的敵我形勢便將引起變化。這就是說,集合了許多戰場作戰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的勝利以後,就逐漸地增強了自己,削弱了敵人,於是總的強弱優劣形勢,就不能不受其影響而發生變化。”

毛主席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戰爭沒有絕對的確實性,但不是沒有某種程度的相對的確實性。我之一方是比較地確實的。敵之一方很不確實,但也有朕兆可尋,有端倪可察,有前後現象可供思索。這就構成了所謂某種程度的相對的確實性,戰爭的計劃性就有了客觀基礎。”

毛主席說:“中國版圖廣大,兵員眾多,但軍隊的技術和教養不足;敵人則兵力不足,但技術和教養比較優良。在此種情形下,無疑地應以進攻的運動戰為主要的作戰形式,而以其他形式輔助之,組成整個的運動戰。在這裡,要反對所謂‘有退無進’的逃跑主義,同時也要反對所謂‘有進無退’的拚命主義。”

毛主席說:“中國抗日戰爭中的游擊戰,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它將在人類戰爭史上演出空前偉大的一幕。”

毛主席說:“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將不會以陣地戰為主要形式,主要和重要的形式是運動戰和游擊戰。在這些戰爭形式中,戰爭的領導藝術和人的活躍效能夠得到充分地發揮的機會,這又是我們不幸中的幸事啊!”

毛主席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