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性格剛烈,忠勇有謀,年少參軍,為人忠義。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隋煬帝繼位,其同胞兄弟幷州總管、漢王楊諒在晉陽(今太原市西南)起兵。張須陀跟隨時任幷州道行軍總管的楊素平定叛亂,因功加開府,時年24歲。

開府儀同三司,是說和三公級別一樣(司徒、司馬、司空,故稱三司),享受同等待遇,代表一個行政級別,就好比享受部級待遇一類意思。

大業六年(610年),張須陀任齊郡丞,齊郡的郡城在歷城(濟南),即濟南市副市長。正值隋煬帝征討高麗;在山東一帶橫徵暴斂,又值饑荒,民不聊生。心地善良的張須陀果斷決定開倉賑糧,手下好心勸阻:開倉須有皇命,私自為之當斬。

張須陀不以為然,大義凜然道:“今帝在遠,遣使往來,必淹歲序(必定等到來年)。百姓有倒懸之急,如待報至,當委溝壑矣。吾若以此獲罪,死無所恨”。

毅然下令開倉,再行奏報。隋煬帝知道後,並沒有責備於他,反而稱是。

可見有時楊廣也不是完全錯誤de 。

611年,長白山地區(今山東省鄒平縣內,非東北長白山)農戶王薄聚眾起義,當地官兵多次征討,均遭敗績。朝廷命相近地區的張須陁前往平叛,此時王薄已經攻到魯郡(今山東曲阜地區),張須陀領兵急行軍,在泰山腳下追上王薄,率兵掩殺,大敗王軍。

王薄還是有頭腦的,不再與張須陀正面爭鋒,率軍北渡黃河,尋求新的發展。深知窮寇緊追的張須陀乘勝追擊,在黃河北岸的臨邑(山東德州臨邑縣)再次大敗王軍,斬首六千餘人,在隋末的官軍作戰史中,已是了不起的功績。

王薄連敗,顏面掃地,心中忿恨不平,但忌憚張須陀之馬超般驍勇,又知衝鋒陷陣、兩軍廝殺,自己遠不是對手;便聽從手下的建議,聯絡豆子滷亢(山東濱州一帶)的孫宣雅、石秪闍、郝孝德等起義軍,擁兵十萬,攻打張須陁的駐地章丘(山東濟南章丘),妄圖一雪前恥、挽回顏面。

豆子滷亢在北岸,章丘在南岸,隔黃河相對。王薄聯軍由北向南發起進攻,必須渡過黃河。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張須陁並不魯莽,他認為對於烏合之眾來說最缺乏的是進退有度、訓練有素的行軍紀律,只需打亂其行進佇列,便可不戰而勝,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

打定主意後,張將軍開始點將發令,先派水師在黃河水面切斷其後勤補給,後親領兩萬精兵在南岸迎敵;待敵軍南渡黃河立足未穩之際發動突襲,王軍大亂,四散而逃。無奈之下,王薄聯軍北渡,又被預先埋伏的隋軍水師截擊,自相踐踏、落水、被殺不可勝數,王博等人潰退而逃,糧草輜重盡被繳獲。

自此,王博等人不敢再言與張須陀交手。

經此數役,張須陁威名遠揚,令各路反王們聞之喪膽,尤為可貴的張須陀不但有勇有謀,對士卒十分寬厚、以心相待,深受擁戴。就連整日裡遊興各地的楊廣聽到他的事蹟後,也龍顏大悅,不但傳令重賞,還特命畫其影象呈送朝廷,令大臣們傳看,一睹勇將之相貌。

據正史載,曾經,裴長才、石子河兩萬多人的亂軍突然出現在城外,四處搶掠。聞聽來報後,倉促之間張將軍來不及集結兵力,只帶身邊五名驍勇親兵出城作戰;叛軍看其人少,爭相殺之,包圍圈竟達百餘層。張須陀絲毫不懼,大聲叱喝,身受數傷,卻越戰越勇、連殺百人。一直堅持到城中援軍趕到,親自指揮大敗亂軍。

幾年間,張須陀就像一個消防隊長,四處救火,到處奔忙,但反隋的火焰已成燎原之勢,又豈是一人之力所能為之焉!

時間來到612年,仍然是到處起火;起義軍秦君弘、郭方預等兵圍北海(今山東青州),聲勢浩大。自然,*的使命又交給了張將軍,他和諸將研究作戰方案後認為:兩軍距離遙遠,敵軍必然以為我部不會很快到達,防備鬆懈,如突襲,必勝。

於是張將軍挑選5000精兵,輕裝急行,突襲敵營,斬萬人,繳獲獲輜重車馬數千輛。

大業十年,614年,山大王左孝友聚眾蹲狗山(山東招遠東北)號稱十萬。對此已經司空見慣,甚至有些麻木的張須陀,敏銳的預見到左孝友十萬大軍糧草必然難以維持,於是採用了步步為營,扼守要害,圍而不攻,將敵困在山上的戰術。

一月後,山上糧盡,左孝友自縛來降,不戰而勝。此頗有司馬懿街亭圍困馬謖之風采,可見須陀非武夫,乃真將才。

21、英雄出少年

戰功如此顯赫,朝野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