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隨金星去上海參加了〃 '94文化藝術節〃演出活動。
93年11月13日、14日這兩晚保利大廈的演出,使金星受到了社會的注目。《人民日報》在11月27日以近2000字的文章配圖評價瞭解放軍藝術學院和中國舞蹈家協會聯合主辦的〃金星現代舞作品展示會〃,《中國青年報》亦以《金星──震驚世界舞壇的中國人》為題報道了他的經歷。
金星9歲考進瀋陽軍區前進歌舞團,開始正規系統的芭蕾舞和民族舞訓練,後進解放軍藝術學院深造。第一屆全國舞蹈大賽獲特別優秀演員獎時,他才18歲。1987年,他參加了大陸第一個現代舞訓練班──廣東舞蹈學校現代舞實驗班,88年獲得了該班畢業赴美留學唯一名額。自此,金星以10年的刻苦抓住了一次機遇,走上了別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道路。廣東舞蹈學校現代舞實驗班當時就以有多位美國現代舞各流派傳人執教而受到青年學子的羨慕,金星進了這個班,拿到了美國亞洲文化協會和美國舞蹈節的全額獎學金,能夠到美國親受諸多大師的教誨,這就使他5年後回到祖國時具有了一種權威身價。
第五章 尋訪現代舞者 (3)
中國現代舞者的腳步
金星在他的現代舞作品展示會上,演出的第一個節目是《腳步》。
中國現代舞者自吳曉邦起,已經邁出了60年腳步。
60年裡,中國現代舞者的足跡怎樣呢?
20世紀30年代,中國出現了第一個現代舞者吳曉邦。吳曉邦的現代舞是去日本學來的,屬德國現代舞奠基人魏格曼體系。他留日歸國的首次舞蹈展示會是在上海舉行的,展示會的票只賣出去一張,買票的還是位喬居中國的波蘭女士。
30年代,吳曉邦創作了《醜表功》、《飢火》一系列反映當時生活的作品。40年代初,他進入了創作的鼎盛期,41年首演於廣東曲江的獨舞《思凡》即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此舞〃抹去了過去舞蹈的程式與規範,完全從人物和情節出發去結構和塑造人物形象〃、〃從一個寺廟來縮影社會,無情的揭示了人的精神和肉體存在的矛盾,道出了許多中國人的痛苦心情,那種屈服於高壓政策下被壓抑的靈魂〃(見學苑出版社《現代藝術鑑賞辭典》)。後來,吳曉邦象許多熱血青年一樣去了延安,為延安軍民們排演熱火朝天的〃紡線線〃舞蹈。
吳曉邦最後成了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現代舞者。直到93年10月〃臺灣舞蹈第一團〃──雲門舞集來大陸演出,我們才恍然醒悟。《薪傳》在北京演出時,林懷民(雲門舞集的創始人、《薪傳》編導)攙扶著87歲的吳曉邦前來觀舞,並對〃中國現代舞之父〃說有空踢踢腿。
自《思凡》後,過了40年,中國才又聽到現代舞的說法。1980年在大連舉辦的全國第一屆舞蹈比賽中,湧現了一批既不是芭蕾又不是民間民族舞蹈、既不反映重大題材又不表現歡快熱鬧節日般氣氛的舞蹈作品,如獨舞《希望》,以人體富於表現力的動作、造型和技巧,勾畫出一個不甘壓抑、自強不息、竭力奮爭的形象;獨舞《海浪》透過搏擊風暴的海浪形象,展示朝氣蓬勃的青春力量。
對這一現象,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周巍峙說:〃《希望》、《渴望》、《海浪》等接受了現代舞的表現手法,這些嘗試我們都表示歡迎,它有利於豐富我們的舞蹈語彙和表現手法的多樣化。但是現代舞是二十世紀初的產物;有自己的特殊風格和表現手法,發展到今天有著多種多樣的流派,對這些我們應該加以分析。在現代舞當中,有些是比較健康的;有些作品則完全變成情緒的刺激,色情的暗示,低階趣味的賣弄,這些東西我們是不能學習和接受的。(《在全國第一屆舞蹈比賽大會閉幕式上的講話》)
第一屆舞蹈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的是表現愛國主義題材的雙人舞《再見吧!媽媽》和敘述梁紅玉抗擊金人故事的三人舞《金山戰鼓》。《海浪》、《希望》獲得的是三等獎。
第二屆舞蹈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的是楊麗萍的獨舞《雀之靈》,這時是1986年,形式美的作品開始受到鼓勵。
1987年,得風氣之先的廣東舞蹈學校開設了中國第一個現代舞實驗班,並聘請國外現代舞專業教師授課。
1988年,現代舞劇《大地震》曾鬧得沸沸揚揚。核心人物是編導張明偉,合版權所有都是當時藝術界的風雲人物:瞿小松、劉索拉、徐冰。張明偉來自瀋陽,卻一直被76年的唐山大地震纏繞著,還在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讀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