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不顧江州安危,率兵直趨建康,一路披靡,很快打到石頭城下,他避開劉隗的金城不攻,直取石頭城,周札開城投降。王敦佔據石頭後,感嘆地說:“我既為叛臣,再也不會做盛德的事情了。”謝鯤(謝安之叔父)說:“怎麼能這樣說呢!只要從今以後,您把這些事一天天淡忘,也就會一天天從心中消失了。”周札是除三害的周處的兒子,吳地的豪門,加上陳郡謝氏都倒向王敦一邊,可見人心之所向。
司馬睿派兵反攻,刁協、劉隗、戴淵率領兵眾進攻石頭城,王導和周顗、郭逸、虞潭等分三路出擊,均被王敦擊敗。眼見大勢已去,司馬睿拉著刁協、劉隗的手,流淚哭泣,嗚咽有聲,勸說並命令二人出逃以避災禍。刁協說:“我將守衛到死,不敢有二心。”司馬睿說:“現在事情緊迫了,怎麼能不走呢!”劉隗投奔後趙,刁協逃亡途中遇害。
第十章 王敦之亂(6)
王敦擁兵不朝,放任士卒劫掠,百官逃散。司馬睿脫戎衣,著朝服,對左右道:“王敦欲得天下,何不早言,何必殘害百姓!”派出使者對王敦說:“你如果還沒有將朝廷置於腦後,那麼就此罷兵,天下還可以安然相處。如果不是這樣,那麼朕將回到琅琊封國,為賢人讓路。”隨後令百官去石頭城見王敦,並任命王敦為丞相、都督中外各軍、錄尚書事、江州牧,賜封武昌郡公,王敦為向天下表###跡,推辭不受。
朝廷百官之中親皇帝的大臣只剩周顗、戴淵,王敦深忌二人,怕日後再有劉隗、刁協之禍,但對這兩位名士不敢自作主張的殺害,便去徵求王導的意見,他不動聲色地對王導說:“周顗、戴淵,南北之望,應當升任三公之位是無疑的了。”王導想起周顗一事的過節,便不置可否。王敦又說:“如果不用他們做三公,讓他們擔任令或僕射的職位如何?”王導又不答。王敦說:“如果不用,是不是該殺掉他們!”王導還是不答。王敦遂下令收捕二人,並將二人殺害於石頭城南門之外。王導後來清理中書省的舊有檔案,才見到周顗救護自己的上表,執之流涕道:“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王敦收兵鎮守姑孰(在今安徽當塗),就近監視朝廷,越發暴虐傲慢,四方貢獻的物品大多送入他的府第,朝廷將相及地方的文武大員,全都出自他的門下。王敦任用沈充、錢鳳為謀主,只對他們二人言聽計從。派人殺害梁州刺史甘卓,任命親黨各領地方軍政大權,王邃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軍務,鎮守淮陰;讓衛將軍王含都督沔南軍務,兼任荊州刺史。
司馬睿眼睜睜看著王敦一天天坐大,朝廷內外全是王氏家族的人卻又無可奈何,史稱司馬睿“恭儉有餘而明斷不足,故大業未復而禍亂內興”,其實並非司馬睿無才,實在是高門士族勢力太大的緣故。司馬睿終於在憂憤之中染上重病,於公元322年死去,時年47歲,遺詔王導輔政,太子司馬紹繼承帝位,史稱晉明帝,這位具有鮮卑人血統的皇帝能否制住飛揚跋扈的王敦呢?
請看下一章:黃鬚兒
。。
第十一章 黃鬚兒(1)
提到黃鬚兒,大家可能就會想到曹操的兒子曹彰,我們不講三國,本集的黃鬚兒是東晉王朝第二任皇帝,晉元帝司馬睿的長子司馬紹。司馬紹字道畿,其母荀氏,燕代(今河北、山西北部)鮮卑人,出身微賤,只是一名宮女,卻得到司馬睿的寵愛,為他連生兩個兒子,司馬紹和司馬裒。因司馬睿的皇后虞孟母無子,司馬紹以長子被立為世子。
司馬紹幼時夙慧聰明,司馬睿特別喜歡他,常常讓他坐在自己膝上玩耍。當時有人從長安來,司馬睿問及洛陽的訊息,不覺傷心流淚。年僅數歲的司馬紹問父親為什麼傷心,司馬睿將東渡的原因一一告訴他,並問:“你看,太陽與長安相比,哪個更遠些?”司馬紹歪著頭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人從日邊來。”司馬睿一聽感到很驚奇,小小年紀了不得,推理判斷不亞於成人。第二天,司馬睿宴請群臣,把這個事講給大家聽,想炫耀炫耀自家孩子的聰明,又怕群臣不相信,當著大家的面重新又問司馬紹,“你說太陽與長安相比,哪個更遠些?”不料這回小司馬紹一本正經地說:“太陽近!”司馬睿驚愕失色,這昨天說得好好的,怎麼今天答錯了,多丟人!趕緊問他:“你為什麼和昨天說得不一樣?”小司馬紹抬頭看了看天空,不緊不慢地說:“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就是這麼一個聰明早慧的孩子,他的皇帝之路一點也不平坦,司馬睿登基之後,寵愛鄭夫人,再者認為司馬紹的母親荀氏出身低微,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