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就會每天都被眾事纏身,苦不堪言。一旦養成了拖拉的習慣,對我們職業生涯的負面影響太大了。沒有哪個老闆喜歡工作拖拉的下屬,如果他分配某個任務給我們,卻一等幾天都沒結果,他對我們的看法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因為我們的拖拉而耽誤了他的事情,打亂了他的工作計劃,那我們就更遭殃了,可能直接影響到我們在公司日後的發展空間。
有一位管理學碩士畢業後擔任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助理,鑑於他文憑很高,深受總經理的重用。一次,總經理讓碩士起草一份專案計劃書,碩士滿口答應。一週後,總經理詢問他進展得怎麼樣,他爽快地回答:進展得很順利。又過了一週,總經理問起這件事,碩士說:快寫完了。又過了一週,總經理再次問起這件事,碩士說:已完成了草稿,正在修改。結果有一天,總經理正準備與客戶談生意,需要這份專案計劃書,這時卻發現碩士的專案計劃書才開了一個頭。
在新世紀的今天,商業的節奏,正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快速運轉著。為了生存,幾乎所有的老闆都變成了“急性子”,他們恨不能一分鐘掰成兩分鐘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千萬不要自作聰明,隨意改變工作期限,把今天就該完成的工作拖到明天,期望工作的完成期限按照我們的計劃而後延。我們應該謹記工作期限,儘可能讓手中的工作消化在今天;當天的事當天完成,那麼留待明天的,只有一些新任務。如此一來,我們不但能從工作中獲得一種喜悅,無事一身輕,不必整天掛念著心中的一堆事,而且也能讓老闆看到我們幹練的一面,使自己從同事們中區別出來,成為老闆重用的物件。
8。格局決定結局
顯規則:有些人認為目光一直鎖定在利益上,自己的收益一定最大,所以,他們常常把自己侷限於一些小利的搜尋與爭奪中。
潛規則:有些人忙著去爭奪利益,忙著去爬升,經過一番挫折後才發現自己的方向是錯的,而方向的正確在於你是否擁有一個寬闊的視野。
首先我想與大家探討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老是把視線放在最有利的事物上,他做出的選擇是否是明智的選擇?我想會有很多人給予肯定的答案;因為許多人在工作過程中,都是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很多人認為追求利益最大化就是每次都做出最有利的選擇。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許多人在受到重大挫折時,才發現自己的成功之梯靠在了一面錯誤的牆上。而為什麼靠錯了牆?癥結就在於你忙於追求利益的時候,沒有抬頭放大你的視野,沒有看清楚方向。
一位年輕人,有一次在路上撿到100塊錢,欣喜若狂,從此走路眼睛總是離不開地面,希望還能碰到這樣的好機會。在以後的四五十年時間裡,他撿到一鐵皮箱紐扣,5000多張各種票證,3000多元鈔票。為了找尋這些東西,他老是彎腰躬背,結果連背也駝了,看上去十分可憐。而且在這幾十年裡,他失去很多原本屬於他的快樂、親情、友情,也失去了工作。他發現自己為撿這些東西所付的代價太驚人了,於是又陷入沒完沒了的自責之中,鬱鬱寡歡。
臨終之時,他才有所感悟。他告訴別人:假如生活能重新開始,他會毫不猶豫地高昂起頭,讓目光投向最遠的地方。可惜太晚了,他的有生之年已被自身的目光短淺、狹隘和平庸所捉弄。貪圖蠅頭小利,到頭來換得的是一輩子的窮苦和無盡的懊惱。
在我們的工作中,也有不少視野狹窄的人:為升職,拼命地巴結上司一輩子,鞍前馬後,任勞任怨,到頭來仍是原地踏步;為加薪,與對手明爭暗鬥,鬥得一敗塗地,傷痕累累,最後就算鬥敗了對手,卻給別人做了嫁衣裳;為一個不如意、一句逆耳的話耿耿於懷,一生糾結於心……如此等等,想想都覺得累。所以一個人要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就必須給自己一個更大的視野。但是視野還只是一個人“格局”的一部分,它能讓你看得遠,看對方向;但方向對了,能不能成功,還要看你的胸懷,視野和胸懷共同構成了你的“格局”。一個胸懷不夠寬廣的人,常常因一些瑣碎的事和一些小小的挫折而影響自己的大局。
某寺廟裡住著一位年老的大師,但他身邊有一個總愛抱怨的弟子。為了點化他,於是有一天,大師派這個弟子去買鹽。弟子回來後,大師吩咐這個不快活的弟子抓一把鹽放在一杯水中,然後喝下去。“味道怎麼樣?”大師問。“好苦!”弟子齜牙咧嘴地吐了口唾沫。大師又吩咐弟子把剩下的鹽都倒進附近的湖裡。然後對弟子說:“再嚐嚐湖水。”弟子捧了一口湖水嚐了嚐。大師問道:“什麼味道?”“很新鮮。”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