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決策機構叫做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其成員包括12家地區聯邦儲備銀行的總裁以及位於華盛頓特區的7名美聯儲理事(包括伯南克)。不過,在每一次美聯儲會議上,只有12張投票權——7名美聯儲理事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總裁每一次都擁有投票權,再加上4名其他地區聯邦儲備銀行的總裁。這4張投票權會在餘下11家地區聯邦儲備銀行中進行輪換。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每年固定召開8次會議,不過間隔時間不固定,大約為5~8周左右。(這裡要插一句,我一直想向美聯儲建議:為什麼不像其他大多數中央銀行那樣固定每個月召開一次例會呢?)
伯南克的戰場伯南克的美聯儲儘管從理論上看美聯儲主席也只有一票,但是實際上,主席這個位子是很有分量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規模不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決策的效率。引導討論方向並及時採取行動需要美聯儲主席擁有非凡的領導才能。事實上我想說,只要美聯儲主席贏得了委員會委員的尊重,那麼這個龐大的機構就能使他的力量更加強大。美聯儲主席控制議事日程,主持政策討論會,而且每次會議結束時還要負責制定決策。因為擔心被趕出聯儲,所以委員們不太會在公開場合過分批評美聯儲主席的政策選擇。說得更直白一點,由於美聯儲主席的出鏡率太高,因此他比普通理事或委員更有優勢。
回過頭來看一看,美聯儲的決策機制有點像英國曾使用過的度量衡制——1先令等於20便士,12先令等於1英鎊;1英尺等於12英寸,3英尺等於1碼,等等。這種複雜的決策制度就是為了實現美聯儲內部的平衡而特意安排的,不過它也部分反映出美聯儲面對的政治現實。例如,地區性聯邦儲備銀行共有12家,其中有兩家銀行都在密蘇里州。這是因為在最初建立儲備銀行時,*黨參議員、政界要人詹姆斯·裡德(James )堅持要這樣做。美聯儲很不願意以立法的形式改變現有的決策機制,因為它擔心新法律帶來的變化可能會危害到美聯儲的獨立性。於是,正是由於其決策過程如此複雜,因此有人會寫出像《神殿的秘密》這樣的著作也就不足為奇了。
阿基米德的槓桿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一大神奇之處是隻需要動用小小的政策槓桿,就能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美聯儲第一個也是主要的政策工具是聯邦基金利率,即商業銀行之間借貸的利率。在任意時點上,總是有一些商業銀行擁有超額準備金,而其他一些銀行的準備金不足。在聯邦基金市場上,擁有超額準備金的銀行可以向準備金不足的銀行提供貸款。美聯儲透過向商業銀行出售或購買債券來控制聯邦基金利率:當美聯儲向商業銀行出售債券時,銀行的準備金會相應減少,於是各家銀行補充流動性的行為將會導致聯邦基金利率的上升;當美聯儲從商業銀行那裡買入債券時,聯邦基金利率將會面臨向下的壓力。
美聯儲的第二個政策工具是貼現率,即美聯儲直接向銀行貸款的利率。此時,由7名美聯儲理事而不是整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來決定貼現率的高低。在實際操作中,雖然貼現率不是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全體成員共同商定的,但是聯邦基金利率和貼現率的上下波動總是協調一致的。
獨立宣言 美聯儲的政治經濟學
在民粹主義者看來,美聯儲不僅是一個神秘的機構,而且它制定的政策總是偏向金融機構和有錢人。格雷德曾把美聯儲描繪成“代議*制度下的畸形產物”。那些沒經過選舉的聯儲理事有權決定“哪些人興旺發達,哪些人註定失敗”。一種極端觀點認為美聯儲是陰謀控制全球經濟的參與者。
絕大多數經濟學家並不這樣看待美聯儲。美聯儲的官員並不是唯一沒有直接透過選舉產生的聯邦政府官員。美聯儲理事和美國最高法院法官有點相似:他們都是由總統提名的,然後要得到參議院的批准,而且可以對他們提出彈劾。美聯儲理事的任期為14年,不是終身制,美聯儲主席每四年要重新任命一次。地區聯邦儲備銀行總裁的任命要經過更多的步驟。首先,要由地區聯邦儲備銀行的董事會提名,然後,再經由美聯儲理事會批准才能生效。而根據法律規定,聯邦儲備銀行的董事會必須代表銀行、企業和社群的利益。
絕大多數宏觀經濟學家都相信必須要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道理很簡單:較低的通貨膨脹率是保持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只有當中央銀行不受政治勢力的干擾、保持獨立性時才能確保通貨膨脹率較低。不僅僅是經濟學家們贊同保持中央銀行的獨立性,近來很多國家已經以立法形式確保中央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