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對伯南克的評價褒貶不一。商業經濟學家們擁護小布什的選擇——絕大多數的調查結果顯示,伯南克是華爾街心目中排名第一或第二位的聯儲主席人選。畢竟,伯南克取得的眾多學術成果讓人印象十分深刻——一系列有關貨幣政策問題的出版物證明了這一點。而且,在擔任美聯儲主席之前,伯南克是美聯儲理事會的理事,任職時間已達三年。在外界風傳的多位聯儲主席候選人當中,我認為伯南克最有可能當選,也是最夠格的候選人。不過,很多商人和投資者對伯南克的當選表示懷疑。他們說,這不就是“直升機本”嗎?難道不是他曾經愚蠢地建議透過發行大量貨幣來抵制通貨緊縮嗎?他是不是有點太學究化了?他根本無法勝任美聯儲主席一職。他是否具有格林斯潘那樣的能力,能發現經濟發展變化的細微跡象嗎?說的更直白一點,問題在於有人能真正代替格林斯潘嗎?
與此同時,對於商業街(Main Street)的人們來說,伯南克看上去就像是格林斯潘的仿製品,一個對原版進行模仿、毫不出奇的仿製品。事實上,在伯南克已就任美聯儲主席之職一年半以後,《華爾街日報》發起的投票調查結果顯示,有12%的受訪者表示支援伯南克,但反對率僅為7%。為什麼會這樣?因為67%的受訪者根本不知道伯南克是誰。
經濟“硬著陸”伯南克的就職不僅僅是結束了一段傳奇歷史,更重要的是當時美聯儲正在試圖使美國經濟實現軟著陸。所謂軟著陸是指為了防止出現較高的通貨膨脹而放緩經濟增長速度,但同時又要注意不能因此而導致經濟衰退。成功的軟著陸既需要經濟發展掌舵人擁有嫻熟的技巧,還得趕上好運氣才行。雖然格林斯潘被尊稱為“大師”,但是在其任期的最後兩年裡,格林斯潘對美國整個宏觀經濟、房地產市場以及信貸市場採取了過於寬鬆的政策,以致其呈現出過熱的局面。在2004年和2005年的時候,格林斯潘曾嘗試緩慢地提高聯邦基準利率,目的是防止市場利率水平的大幅上漲對經濟發展造成衝擊,但是顯然他做的還不夠。於是,繼任者伯南克一上臺就面臨著房地產和信貸市場出現泡沫,通貨膨脹率開始上升等問題。換句話來說,這就好比是一個人剛剛爬上來坐到飛行員的位子上就發現飛機馬上要衝出跑道了一樣。
伯南克接管美聯儲以後,美聯儲的政策導向發生了變化。在擔任美聯儲理事會理事期間,伯南克宣稱,對於他所認為的通貨膨脹最佳衡量指標——核心個人消費平減指數(core personal consumption deflator)這是一個剔除了價格易波動的食品和能源產品的消費物價指數。——譯者注,維持在1%~2%的範圍內都可以接受。在格林斯潘退休時,核心個人消費平減指數尚位於1%~2%的“伯南克邊界”內,但是就在伯南克就職幾個月後,這一指標值就開始不斷攀升,這顯示出通貨膨脹率已經超出了“伯南克邊界”。這意味著軟著陸的願望已經無法實現了。
即使是沒有遇到上述難題,伯南克也要陷入另外一個兩難境地。一方面,伯南克要與他的前任在貨幣政策導向上保持一致性。當然,不管是作為經濟學家還是政策制定者,格林斯潘身上有很多優點值得伯南克學習。而且,在格林斯潘獲得成功以後,美國大眾並不希望他的繼任者實施變革。在2000年大選期間,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約翰·麥凱恩曾經開玩笑說,如果格林斯潘在他擔任美國總統期間去世的話,他會把其遺體戴上太陽眼鏡,斜靠在椅子上,擺放在美聯儲大門前供人瞻仰。但是另一方面,伯南克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獨特個人形象,不能老是做格林斯潘的模仿者。對於美聯儲應採取的經濟政策,伯南克和格林斯潘在很多問題上都持相同看法,不過也存在著一些重大分歧。這一問題將會把我們導向本書討論的主題。 txt小說上傳分享
《伯南克的美聯儲》 引子(3)
伯南克是誰對於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格林斯潘曾是整個美聯儲的化身。那麼伯南克要怎樣做才能顯示出其與格林斯潘的不同之處呢?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你需要先了解一下伯南克是如何適應美國不斷發展的中央銀行體系的。
人們都知道,對於每一個問題,經濟學家們總是會給出兩個不同的答案。但是,對於中央銀行應當如何進行政策設計、分析和構建傳導機制這一問題,學術界的看法驚人地一致。經濟政策的分析框架把宏觀經濟學的兩大主要流派結合到了一起:古典經濟學派和凱恩斯主義學派(我們將在後文詳細討論這兩個學派)。儘管除了這兩大經濟學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