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節的看法也因此一點點地改變了。
TechFest:我們的技術節 謝幸(2)
我見到了鮑爾默
鮑爾默,那個聽說會在公司年會上騎馬衝上臺的CEO,我曾在公司的內部影片上看過他充滿激情的演講片段,但我從未想到有一天我能站在他的面前演示我的demo。
可技術節就是這樣一個讓人夢想成真的地方!
2006年3月2日,我激動而忐忑的等待在展臺前。
鮑爾默在兩三個人的陪同下來了。沒有前呼後擁,和普通的觀眾並沒有太大不同,他很隨和的拉過一把椅子,坐在了我面前。
我要給鮑爾默做的演示是photo2search,其內容是使用者用手機拍下照片,把照片上傳到伺服器並匹配與之最相似的圖片,從而得到和照片拍攝內容相關的資訊。舉個實際中的例子來說吧,你用手機拍下路邊某餐館,系統將該照片和其他圖片進行分析匹配後,便能夠知道該餐館的名字,還可以將餐館的優惠活動,甚至當天特價菜品等資訊傳送到你的手機上。你只需摁了幾下手指,便很方便的得到了想要的資訊。
演示中,我輸入預先準備的查詢圖片——這是一張天安門的照片,系統立即返回了資料庫中所有和天安門相關的圖片。鮑爾默很快便理解了這項技術的主要功能,非常興奮的談起了他的看法,包括潛在的商業用途,微軟哪些產品中可以運用該技術等等。他敏銳的眼光和獨到的觀點讓我非常佩服,也讓我看到了這項技術的美好前景,增強了把研究轉變為現實的信心。
這次技術節上,我還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細節。為了瞭解什麼樣的演示最受歡迎,組織者在每個展臺前放上了一臺刷卡機,你如果對某項技術感興趣,就在該刷卡機上刷下自己的門卡,以此作為最後的人數統計,並且會在技術節結束後把你看過的所有演示資訊透過email給你。另外,會場內還裝備了一臺大螢幕,實時顯示著每個演示的刷卡數。
於是,一個有意思的場景出現了,研究員們休息時便三三兩兩的端著咖啡,到這裡來看自己的排名情況。也因此出現了排名之爭,繼而衍生出各種各樣提高排名的方法。比如,有人會費盡心思將自己的展區佈置成小型電影院的模樣,還有人準備了小禮品以“賄賂”參觀者。我們一邊學習別人佈置展臺的經驗一邊也想了很多方法,租了大螢幕顯示器,並請專業設計師設計了精美的海報,這一切都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努力終歸沒有白費,第二年,也就是2007年,在所有來自中國的演示專案中,我們拿到了刷卡量第一!
上CNN了
技術節的第一天叫做Public Day,即“公開日”。這是面對媒體的宣傳活動,並會邀請一些學校的教授和其他公司的高層前來參加。公司會從參加技術節的所有Demo中挑選出一些參加Public Day上的公開演示。
2007年,我的專案被選中參加Public Day。這對我來說是更大的考驗,意味著不能出任何的差錯,意味著將要面對記者的採訪,當然也意味著會有更多的人關注我們的專案。
今年的演示延續了上一年的工作,即用手機拍攝照片來進行搜尋,但這次不僅可以支援更大規模的資料庫,返回的結果也有了很大改進。在這次演示裡,我們使用了百萬量級的圖片資料,基本上可以覆蓋一個城市的大部分割槽域。雖然資料規模更大了,但是系統的查詢時間並沒有增加,基本上在幾秒內就可以得到結果,在手機使用中這已經是可以接受的效能。效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我們使用了分散式的系統來處理查詢,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可擴充套件性。
(謝幸在2007年微軟技術節上向觀眾做Photo2Search演示)
Public Day那天,CNN、BBC、Seattle Times (《西雅圖時報》)、路透社等各大媒體都派出了記者參加,也能看到來自中國的記者,如《計算機世界》、《網際網路週刊》等等。通常記者的採訪是這樣的:一人負責拍攝,另一個人手持話筒,邊看演示邊提問題。整個採訪過程時間並不長,這就需要我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既讓他們看懂演示的技術,又要把其中的關鍵點講述得簡潔清楚。就這樣,記者走了一撥又來一撥,一天下來,我已經記不清楚我接待了多少位記者、做了多少遍演示。
第二天,我剛開啟郵箱就發現同學給我發的Email,“你上CNN了!”我很驚訝,連忙開啟CNN的網頁,赫然發現我做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