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兄臺高才,小弟實在佩服,兄臺可否將下聯示下,不然小弟以後吃飯都吃不香了!”
劉起抬頭看了看大船上的人,一個個都盯著他,就連府臺大人林遠也對他露出讚賞之意,不過這人怕出名豬怕壯,何況現在剛來這裡,連個戶口都沒有,萬一被府臺大人知道了,說不定還要抓自己去坐牢。劉起一時為難,有點後悔當初來出這個頭,想了半天才說到:“各位,我現在獨自駕舟上岸,到了岸邊後自然會將下聯留下,請各位稍侯片刻。”
說完,劉起搖起小舟的擼朝岸邊駛去,大船上眾人哪裡料到劉起說走就走,也不知道他唱的是哪一齣,林遠正要下令攔截,被林照一把攔住:“爹,讓他去吧,孩兒與他交好,日後要找他簡單的很。”林遠聽到自己兒子的話,緩了手。剛才劉起的對聯已經將他征服了,心下只想詢問劉起祖籍,只要他願意,遷徙到蘇州完全沒有問題嘛。
劉起心中多濾,在這個年代才子的地位,遠超常人,有真才學得到大家認可者。即便身份不明,地方為了籠絡人才給他們安排一個合理的身份實在是太常見了,甚至有的州府每年招納讀書人進學,都設了很多獎勵制度,就是為了讓別處的優才生來自己地頭上讀書,慢慢的變成自己人。
林遠被兒子攔下,心裡也急的很,眼看著一個大才子就這樣不見了。只好把希望寄託與自己的兒子身上,不停的叮囑一定要找到劉起,又在原熙的一番慫恿下,將今年詩會頭名給了劉起。
劉起駕著小舟穿梭到岸邊橋心處,爬上橋洞裡,眾人只見小舟過了橋就沒了劉起的人影,以為劉起鑽到舟棚裡去了,一路追趕著不計其數,還有一部分方松與曉青的忠實粉絲,在那裡等候他們下船,要個簽名什麼的!
劉起慢慢爬到橋頭,見眾人去追趕小舟,急忙從口袋裡掏出自制的碳筆,在橋頭“蘇水河畔蘇水橋,遊人文客憑風騷,
把扇搖的舟如梭,燈紅酒綠大鮮朝。”四句詩後寫下了下聯,抬頭見到這四句詩最後一句燈紅酒綠實在是太庸俗,想到難民成堆,他們還有心情在這裡吃酒吟詩,心頭一火,抬筆寫下四字!一切妥當後,才勾著腰一路小跑,回自己城南乞丐廟去了。
林遠與眾人下船後,迫不及待的尋找劉起留下的下聯,差遣眾人去找了半天,終於被一個衙役在橋頭髮現黑黑的一句,當下眾人趕到橋頭。
“八音齊鳴,笛清怎比蕭合。”
曉青公子忍不住拍掌急呼:“絕,絕了!大將軍狄青與大文臣蕭何,這一副對聯真是絲毫不偏,上聯贊文,下聯贊武,偏偏又是對的這麼奇巧工整,當真是絕了!”
(狄青,在這裡是漢武將,與歷史有出入,請大家勿怪!)
眾人紛紛點頭,方松抬頭見到燈火酒綠下面的死個小黑字,一聲驚訝:“啊!這人膽大,竟然敢如此狂言!”
眾人隨眼瞧去,只見那牆上寫著:“等我救你大鮮朝”
林遠嚇的一哆嗦,連忙竄到牆邊,抬起袖子將這四個小字摸去,低聲說到:“不準外傳,此人定是不明世事!”背後早就嚇出了一身冷汗,這四個字若是被外訓官員,或者好事之人臨摹下來告上去,足夠他掉腦袋了。
原熙與林照互相一愣眼,這個劉起真是不怕死之人。
第四章 素描與詩(上)
上次從蘇水河跑回來以後,劉起在乞丐廟裡躲了幾天,每日跟幾個乞丐兄弟打聽外面風聲,可憐那些乞丐每天討的飯都吃不飽,哪有時間去關心什麼才子佳話。
劉起在廟裡餓的實在抗不住了,只要繼續到東大街代人寫信。一路上遮遮掩掩看誰都心虛,到了以前常開攤的地兒,把心一橫放下了板凳木桌就算開張了。
東大街算的上是蘇州府的一條繁華街市,樓鋪林立,商販來往好不熱鬧。劉起這一個月以來每天上午將攤開了,便看著左右商往,對於古人的生活習慣也有初步瞭解,當然偶而也可以看見八抬的大轎,紅頂子官員來這聚鑾樓喝酒。
哪家的小姐出門買點胭脂水粉的也逃不過劉起的眼睛,時間長了劉起也開始覺得乏味,想想廟中乞丐與城外難民,這裡哪裡瞧的出一絲悲涼氣息。
不多一會兒,迎面走來兩人,束腰盤錦,冠冕堂皇。隔著木桌向劉起詢問:“這位可是今年詩會頭名?劉起劉才子?”
劉起以為客人求信,遠遠就注意到他們,平日裡來這裡求信的多半都是貧窮百姓,看這二人的行頭一點也不像不識字之人,聽到他們問自己詩會頭名,心中一驚,暗道“完了,老子終於還是被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