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割裂根據地的據點。”
1939年春,日軍華北方面軍對晉察冀根據地展開了“第一期肅正作戰”,強調要“肅清佔領區和附近地區八路軍”。為此,調集了一一〇師團、二十六師團、第一軍及45個獨立旅團,對太行山脈、平西、冀中進行大規模的“掃蕩”。由於晉察冀根據地的日益發展壯大,被日軍視為“眼中釘”,並把晉察冀軍區的一分割槽視為“軍事區”, 二分割槽為“無人區”,三分割槽為“政治區”,四分割槽為“經濟區”,並將這些分割槽作為“掃蕩”的重點。
針對日軍的作戰意圖,在聶榮臻的主持下,晉察冀軍區確定了應對日軍“掃蕩”的作戰方針:
(一)用靈活機動的小部隊騷擾敵人,以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然後選擇有利戰機,集中兵力殲滅敵人一股或一部;
(二)當敵人大軍推進之時,我軍無力阻止的情況下,要靈活運用游擊戰與之周旋,我軍主力則轉入外線實施機動作戰;
(三)廣泛開展交通破襲戰,打擊敵人的運輸補給,配合徹底的堅壁清野,以圍困的辦法逼退敵人;
(四)利用敵軍疲憊撤退的機會,於途中集中兵力殲敵一部或一股。
根據聶榮臻的指示,晉察冀根據地軍民團結一心,廣泛展開了反“掃蕩”作戰準備。軍區部隊大力貫徹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的決議,學習毛澤東的《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