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葬他。”
呂布說完,就悵然若失的離去。
董卓的突然離去,讓呂布也陷入了空前的迷茫中。
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個灰衣男子絕對是他最難忘的人之一。
儘管呂布甚至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呂布離去,其他跟來的將領也面面相覷。
對於呂布厚葬的命令,倒是沒有太大的異議。
對於這個連名字都不知道的灰衣男子,他們既痛恨又敬佩,心情更是尤為複雜。
至於眾多計程車兵,也絲毫沒有作踐這個灰衣男子屍體的意思。
灰衣男子刺殺董卓之後,能夠從容離去。
但因為“刺殺是小道”,不願給師門蒙羞,甘願死在呂布的手中。
看著灰衣男子臉上殘留的笑容,一眾士兵盡皆心懷敬意。
一眾士兵湊錢,為灰衣男子買了一口棺材。
而李儒在聞聽到相爺被刺殺的訊息後,既震驚又覺得理所當然。
不多時。
一條命令光速下達,洛陽城不再強行“收稅”。
得知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後,洛陽城喜極而泣載歌載舞。
不知道多少居民自發的前往灰衣男子的墳前上香!
而董卓身死,董卓集團群龍無首,因為呂布是董卓的義子,經李儒等文武的推舉,董卓集團正式尊呂布為主公。
又幾日後,呂布率滿朝文武奔赴長安。
而勤王的諸侯聯軍兵不血刃“攻破”洛陽,正式勤王成功。
不過,和原本的時空不同,這一次因為劍閣的插手,洛陽依舊是一個完整的洛陽。
都城底蘊猶存!
進入洛陽後,各路諸侯非常有默契的來到了一處小墳前。
墳前立著一塊碑,碑上書寫著“刺董無名氏之墓”。
碑文上又一句碑文,“一個走大道的刺客”。
看著這座墳,眾諸侯齊齊沉默。
看著這座小墳,一眾諸侯甚至有些背脊發涼。
劍閣走大道,但也不介意走小道。
若是他們敢屠城,敢裹挾百姓,或許就有這樣一位穿著灰衣揹負長劍的無名氏出現在他們的面前。
劍閣劍閣!
一眾諸侯眼神凝重,一根冰冷的利刺,不由在眾諸侯心中生根發芽。
此時。
所有諸侯心頭不由生出一個念頭——這天下若是沒有劍閣該多好!
勤王成功之後,天下諸侯再沒有了共同的目標。
外加上分贓不均,各路諸侯很快就分崩離析。
為了離間各路諸侯,李儒大肆封官,甚至還將傳國玉璽都當做誘餌拋了出去。
一時。
天下紛紛擾擾,徹底進入了相互攻伐的時代。
而劉備,因為在這次討董事件中獲益豐厚,外加上關羽和張飛兩個準宗師,也一躍成為天下聞名的諸侯。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玄德兄我們就此別過。”
聞聽到公孫瓚的話語,劉備不由大為不捨。
若沒有公孫瓚這個兄弟,就絕對沒有他劉備的今日。
劉備已經決定,日後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報答公孫瓚的大恩大德。
感受到劉備的心意,公孫瓚哈哈大笑。
“走了,我還是回幽州去了,一直打自己人真的沒意思!”
劉備笑道,“有伯圭兄,大漢北方無憂矣!”
公孫瓚大笑。
這次諸侯會盟,前期公孫瓚一心勤王,還感覺意義重大。
到了洛陽城破,一眾諸侯翻臉,公孫瓚卻是傷透了心。
尤其是各路諸侯之間相互攻伐,殺的血流成河,更是徹底讓公孫瓚對各路諸侯失望透頂。
公孫瓚離去,身後跟著一眾白馬義從。
望著遠去的伯圭兄,劉備忽然感覺那些白馬義從,就像是一堵高大的城牆。
只要他們還在,就不會讓四方胡虜染指這中原的大好山河。
對於這一點,劉備深信不疑。
歲月倥傯。
也不知是因為三國時代是輝煌大漢的最後餘暈,還是因為符文時代的最初到來。
在十九路諸侯聯合討董以後,領悟符文之契的人才,就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浮現。
或許是因為爭霸天下的需要,關於符文的應用更是宛如病毒一般擴散,徹底在各路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