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名,想和方老闆一起與你做一番大事來的”
“哦!老兒做的全都是見不得人的小事,你們卻要找我來做光明磊落的大事?有意思,不妨說來聽聽,好讓我也長長見識”
“我的口才不好,那就煩請方老爺子給大家詳述吧”,禿頭倒有自知之明,一杆子支到了方唯清那裡。
“咳……”,方唯清清了清嗓子
“既然大家都不嫌棄我方某人,我也就不推辭了。文昌今天早上就風風火火地趕來了,他來的原因只有一個,為我們大家來謀福利。眾所周知,二百多年前雲南這片地盤兒是歸平西王吳三桂管的,他本是崇禎皇帝的得力干將,只因李自成的大順軍籍其財產,杖其家父,奪其愛妾,他就斷然不顧民族大義,一怒將清兵釋放進關,我漢人自此淪陷,我華夏自此墮落,皆由此子而生,按我的意思,文昌既然已經掌握了吳三桂寢陵的詳細記錄,我們就應該趁此良機深入寶穴,將他當年搜刮的民脂民膏挖掘出來,眼下孫黃二公在主持民族大義,正是缺少錢糧之時,我漢人理應當為了華夏復興進一份力的,無奈我們全都不精於玄學風水,更不知道里面有什麼機關埋伏,所以才找來大家商議,大家可以對此事暢所欲言,儘管道出心中所想,不要拘泥與形式”
“恩,我來說一句”,抬眼望去,說話的正是孫中山。
“方兄所言極是,不過要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僅要從民族情感上來講,還要從整個華夏的利益上來看。吳三桂這個人據逸仙所知,在崇禎皇帝繼位的初期是並沒有謀反之心的,而崇禎也是一個稱職的好皇帝,錯只錯,他們沒有生在一個好時代,才會在諸多的危機形勢下有所不顧的。將心比心,站在吳三桂的角度上去思考,李自成乃鼠目寸光之徒,初入京師就驕橫跋扈,不但不安撫塞外良將之家屬,反而杖其生父,縱容帳下劉宗敏奪取陳圓圓,這已經是給吳三桂往死路上逼,此刻吳三桂已經沒有再多的選擇,李自成生性多疑,從妄聽讒諫錯殺李巖一事已可見一斑,豎子不相為謀,歸降大順軍身家性命都沒有保障,乃下下之策,再加上家仇國恨摻雜在一起,一怒之下縱清兵入關也是形勢所逼,迫不得已之舉。平心而論,自打順治帝入關以來勵精圖治國富民強,倒也使百姓們過了不少的好日子,他是個很有遠見的人,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更知道在自己從政的時期,國力尚不能剿滅吳三桂,為了百姓的安生,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康熙皇帝,對吳三桂施行了安撫政策,即使如此,他也是在其中做了相當的手腳的……”
“哦?孫先生,此話怎講?”,包括方唯清在內,一干人等全都被孫文這番談古論今所折服,此刻正聚精會神地聽他說話。
“順治帝的英明體現在他倚重漢官,又能夠給子孫製造討伐這些漢官的理由。比如對吳三桂,別看他封吳三桂一個平西王,可吳三桂的難過日子在後面呢。沒錯,吳三桂的確是貴為親王級別,甚至高於與清帝共同奮戰的八個同族,這八個“鐵帽子王”裡面都有兩個的爵位要低於吳三桂,但這只是表面的現象,也是順治的高明之處,按照滿清的律例來講,鐵帽子王的爵位雖低,卻是正宗的世襲罔替,如果大清朝不滅,其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能繼承父業,但漢人卻享受不了這種待遇,每傳一代就要下降一級,吳三桂的兒子繼承之後,就要成為低一級的郡王,他的孫子再繼承就要降為貝勒,這樣幾代下去,吳三桂家族自己不謀反也要被降為芝麻大的小官兒。如果他要謀反呢,也不是一時兩刻的事情,到了那時,百姓休養生息,清朝國富民強之時也不怕他吳家再造次,這不是英明又是什麼呢?只是到了乾隆之後,清朝閉關鎖國,把心思寄於內耗之上,不思進取才被洋人攻破了大門,使千百萬華夏子民淪為亡國之奴,這其中的過錯,應不在李自成,也不在順治帝,更不在吳三桂,經我出國研習歷史數十載的經驗來看,我們中國最該毀掉的,就是這萬惡的封建體制,唯有建立起富強民主,文明自由的新社會來,炎黃子孫才有可能一扭之前的頹勢,我華夏復興也指日可待”
聽了孫先生的一番話,在座的所有人無不挑大指稱讚。我在心中暗想:孫文不愧是方唯清口中的改變中國的奇人,此子一旦得勢,其前途將無可限量耳。
第六十五章談判(二)
孫文的一番談古論今使得在座的一席人無不對他挑大指稱讚,黃興也出言道:“中山這一席話說得很好,從史學的範疇道出了吳三桂的地位,不過眼前形勢緊迫,起義風聲又被叛徒透露,現在整個大清國全都在緝拿我們這幾個策劃的首領,光靠方大哥一個人的錢糧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