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1 / 4)

王羲之字逸少,當時文士皆稱其字,不呼其名。

李世民臉上頓時現出得意之色,他這些年將王羲之的故帖搜入宮中,費了不少工夫,所獲甚豐,為其一件歡喜之事。

他將目光投向褚遂良,說道:“嗯,朕能將逸少這些故帖收入宮中,還多虧遂良有辨別真偽之才,使朕所得逸少之墨名副其實。

歐陽卿,虞卿,你們書藝皆與逸少大有淵源,只是這辨別其真跡的功夫,遂良就把你們比了下去。”

歐陽詢、虞世南點頭稱是,心悅誠服。

歐陽詢初學王羲之楷書,此後力攻北碑,兼得秦篆、漢隸、魏碑、隋書之法,終於創造出了“若草裡驚蛇,雲間電發。

又如金剛瞋目,力士揮拳”以筆法險勁著稱的歐體書藝。

後人贊其書法有龍蛇戰鬥之相,雲霧輕濃之勢,掀舉若神,森森焉若武庫矛戟。

虞世南自幼師從僧人智永學書,這智永乃王羲之的七世孫,自然以家學相授,虞世南實在是繼承了王羲之的書法精妙之處。

四夷遙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9)

此後,虞世南又汲取了北碑之長,其下筆如神,不落疏慢,融南北書風於一爐,創下了外柔內剛的新書風。

褚遂良師從虞世南,書法婉美華麗。

他高中狀元入仕之後,一段時間專注於四庫經籍之參校,當時天下之人奉朝廷之命爭相獻古書,這其中,包括有大量的前人墨跡。

褚遂良面對這樣浩繁的古書,首要者要辨其真偽,因傾注大量心力深入其中,結果有了兩項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是能夠準確地辨別經籍的真偽,他對古人故帖有偏好,其中又接觸了許多王羲之的真假故帖,故有了辨別真偽的經驗;二是在接觸王羲之的故帖過程中,能夠潛心識其妙處,又有了新的感悟,使其書藝若“瑤臺青瑣、睿映春林、美人嬋娟”,在秀媚中見勁練,有著美麗大方的神韻,有別於虞世南。

由此可見,這三人書法各異成為大家,追根溯源,皆與王羲之大有干係。

李世民鍾愛王羲之故帖,他每獲一紙,皆要由褚遂良來辨別真偽,因有今日此語。

褚遂良聞言說道:“陛下以重金收購王逸少之帖,可謂傾盡全力。

臣等書法源於王逸少,然心愛王逸少者,臣實在難及陛下。”

褚遂良所言不虛,這些年,李世民迷戀王羲之書藝的程度,可以說近乎癲狂。

他一方面仔細揣摩王羲之書藝的精妙之處,另一方面,就是大加收尋王羲之的故帖。

其搜尋的方式,以重金收購為主,此外,他還叫來王羲之的後代,溫言讓其進獻家中所存的王羲之的真跡。

李世民所以這樣費心下力,主要因為他酷嗜書法,對書法史有獨到的見識。

他認為三國以前無書法大家可言,此後雖有鍾繇、張芝、索靖、蕭子云、王獻之等人小有名氣,但最值得推崇的還是王羲之。

房玄齡、褚遂良等人修撰《晉書》,李世民主動要求為《王羲之傳》寫《論》,其中讚揚道:“所以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其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

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李世民為當朝皇帝,親手為王羲之作《論》,可見其有著不同尋常的偏愛。

李世民聽了褚遂良的恭頌之詞,臉色頓現蕭索,嘆道:“唉,朕窮盡心力搜尋逸少之帖,可那《蘭亭序》之真帖至今未見蹤影。”

《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由王羲之所作。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當時的名士孫統、孫綽、謝安、支遁等四十一人,宴集於會稽山陰的蘭亭。

是日,天朗風清,惠風和暢,舉目就見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如此好景好興致,引起眾人詩興大發,紛紛寫詩。

當時的唱和吟詠,這裡也不一一細表。

各人詩作彙集一起成冊,名為《蘭亭集》,他們又公推王羲之為之作序,王羲之遵囑揮筆而成,是為《蘭亭序》。

該序共有三百二十四字,其中記敘了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了王羲之認為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

序中文字優美,為一篇絕佳的傳世之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