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1 / 4)

┱椒��醞獾母逶矗�涸鷸丈蟀壓兀�樂剮姑芎駝�渦圓畲懟�

一份英文期刊很快創辦起來了,刊名是《Toward Truth&Peace》,譯成中文就是《走向真理與和平》,16開本,每兩週出版一期; 因限於當時的戰地條件,沒有鉛印裝置,只好用打字排版,手工油印。

《走向真理與和平》,這是一份極受讀者歡迎的期刊。每期刊物一出版,各中隊的戰俘們都爭相閱讀,前線各對敵廣播站大量播出其中的作品,國外許多正直的通訊社和報刊也競相引用該刊發表的稿件。這一份不尋常的刊物,載負著西方戰俘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營中享受人道主義待遇的真相,載負著西方戰俘要求停止朝鮮戰爭實現世界和平的呼聲,傳向四面八方,傳向開城的朝鮮停戰談判雙方代表團,傳向斯德哥爾摩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執行局,甚至傳向設在紐約的聯合國總部。

第69節

這一份奇特的刊物,是一個奇特的視窗。透過這個視窗,可以看到一群特殊身分的人的特殊生活; 他們曾為侵略戰爭服務並因此而付出沉重代價,喪失了自由; 他們雖然喪失了自由卻享受著生活的寬待; 他們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同時,卻在積極追索心靈的自由,重新認識人生的價值與責任; 他們正在恢復自信與尊嚴,由“棄兒”與“囚犯”般的消極處境轉向為和平而鬥爭的積極地位,選擇了新的目標,開始了新的進軍。

透過這個視窗,可以看到一個熔爐在運轉,它使冷酷熔於熱情,它使誤解轉為理解,它使仇恨化為友誼。

上下五千年,伴隨著人類的進步,殘酷的戰爭迄今沒有間斷過。有戰爭必有戰俘。搜遍歷史陳跡,何曾見過收容戰俘的一方允許被收容的戰俘在戰俘營中為自己辦刊物? 而在朝鮮戰場的志願軍戰俘營中,被收容的西方戰俘卻辦起了期刊,交流自己所關注的資訊,敘述自己的生活狀況,表達自2 的心聲。這樣的事情,無疑是世界範圍內前所未有的創舉。

《走向真理與和平》編輯部的全體業務人員只有六名: 一名英國戰俘,一名美國戰俘,一名菲律賓戰俘,一名南朝鮮戰俘,兩名協同工作的志願軍女翻譯。此外,還有幾十名“特約撰稿人”和一大批義務通訊員,他們是分屬於十多個國家的戰俘,散佈在不同戰俘營的戰俘中隊裡。 三 《走向真理與和平》因為由不同國家的戰俘成員聯合創辦,反映不同國家戰俘及其親屬們的願望,體現一種誠摯的國際友誼,這個小小的期刊社便被戰俘們稱之為“小聯合國”。

“小聯合國”裡真有幾個熱心的能人。

美術編輯羅納爾德·柯克斯,是英國皇家陸軍第290 旅第八驃騎兵隊士兵。他身材頎長,棕黑色的頭髮,容貌端正,愛抽菸,不愛多說話,有一種學者般的深沉感,兼有一點大英帝國的紳士遺風。夥伴們說他驕傲,就以他的姓氏諧音作綽號,叫他Cock一公雞,叫順嘴了,也就產生了親切感,後來志願軍工作人員們乾脆用中文譯音叫他“公雞”,他也樂於接受。

柯克斯多才多藝,畫得一手好畫,還能寫漂亮的花體字,在中隊辦牆報和油印小報時就已經顯露才藝,受到眾人的讚揚。能者多勞,凡是用得上美術的地方,都少不了請他露一手。他曾給戰俘營的運動會設計了巨幅會標,閃爍出朝氣與活力,給夥伴們增長了生活的勇氣和樂觀情緒。他為人正直,在許多重要問題上敢於堅持公理,深得美英戰俘們的共同信任,被選為美英戰俘擁護和平委員會副主席。

文字編輯普雷斯頓·裡奇,他是美國黑人戰俘,得克薩斯州的聖安東尼奧人。

裡奇並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他從小酷愛文學,透過自修有比較高的文字表達能力; 他又是一個體育愛好者,運動場上的健兒,性格活潑,為人隨和,平時有點不修邊幅,帽子翹在後腦勺,娃娃似的胖胖臉膛上蓄著一抹小鬍子,很逗人喜歡。他在刊物的採編工作中虛心勤勉,由不懂到懂,邊學邊幹,幹出了顯著成績。後來戰俘營出版了一本紀念冊,他不無自豪地撰文敘述了這一過程: “我的夥伴們看書報雜誌是不少的,但是為了使我們在這裡過得更好些,我們需要一份我們自己的刊物。戰俘營當局考慮了我們的要求,像過去一樣,對戰俘們請求的事他們都作出及時的決定。志願軍同意了我們的要求,併為我們提供了裝置和材料。我們的刊物不斷改進,不斷發展,受到廣泛的好評。……全體人員生活在極好的國際友誼之中,儘可能互相幫助。起先我想我幹不好這個工作,因為我以前沒幹過,缺乏經驗。但是幹了一段以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