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發揮作用,“較量”一詞並不能把它包括進去,它還有“內因”。君不見,希特勒打到底,沒有產生過批判。而且確實在這方面說,它的“內因”使它只好不勝也得打到滅亡為止。
再進一步說,帝國主義這個列寧以來的概念事實上已經過時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這個概念倒還沒有變,資本主義不可能永存,它一定要滅亡。可是它的滅亡恐怕會透過別的途徑,而不一定是工人階級奪取政權的途徑。關於這方面,曾經有過不止一個現代人揭示過一些有趣的意見,不過,這等以後再談吧。
十五、補論——資本主義還有生命力的原因何在?
直率地說吧,我認為資本主義還有生命力的原因,在於他們不限制,相反還在發展批判。假如,1929年恐慌時期,那些堅持前凱恩斯的經濟學說的政黨,下令禁止一切異端的思想,資本主義早就完蛋了。資本主義不這樣做,那裡有各式各樣的批判——越南戰爭、吸毒問題、青少年犯罪、種族歧視、水門醜聞、自由放任是恐慌的根源、3000美元或2000美元年收入以下的人是貧窮線以下的人等等。這樣,就呈現出一種奇觀,資本主義是一大堆罪惡的根源,可是這一大堆罪惡不斷地被揭發,不斷受到注意,老是在作一些大大小小的改良,於是,它雖然“氣息奄奄”了,卻老是混下去了,有的時候還顯得頗為活躍。甚至馬克思的《資本論》在資本主義體系中,也起了一種揭發批判、促進改良的作用。現在英國的和世界各國的歷史家對於拿破崙戰爭時代英國的童工(《資本論》對此作了痛烈的揭露),談到時還是情緒激越,起碼也要諷刺幾句。在現在的西方經濟學家中,《資本論》還是一種重要的經典。不過看重的,總是它的批判部分。
十六、批判,將要促使資本主義滅亡
可是,批判,歸根到底還是在促使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