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手榴彈使用也就兩種方式:有柄的一拉繩就行;沒柄的拔掉保險銷就成,可這rgd…33使小心翼翼的‘操’作,不然有可能把自己炸飛。更讓林俊不明白的是:投擲時必須用爆發力,不能停頓,一定要用較大而且短促的力量才行,不然手榴彈會瞎火。最過分的是手榴彈的引信為了安全,在平時和彈體是分開的,使用前由使用者自行安裝。
“有沒有搞錯,要是偷襲房間裡的敵軍,我人都站在窗戶邊,難道老子還得後退個幾步瞄準了視窗、掄起胳膊大吼一聲甩出手榴彈?!為了安全自己動手裝引信?***設計!”
這幾天對於這手榴彈林俊是越想越生氣,紅軍戰士一直在使用這種安全的有些過分的手榴彈,不知道等到戰爭時期有多少戰士會因為這個‘棒’槌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這個‘混’蛋設計師應該被槍斃!”
林俊不會真的去槍斃rgd…33設計師,這個糟糕的設計是沙俄時期遺留下來的問題,當習慣成自然後就很難改變了。
手榴彈在戰壕裡由使用者安裝手榴彈是現在的‘潮’流,德國佬的長柄手榴彈也一樣,或許這是設計師“人‘性’化”的體現——可以認為兩點原因造成這個問題;第一,設計師對自己設計的引信安全存在顧慮,也就是說引信在安全上有問題;第二,這個蠢貨沒上過一線!不知道戰士需要的是什麼時候都抬手可用的武器。
下午,幾個參謀抬著一箱的各式手榴彈進了林俊的辦公室,把路過看到的裝備部其他同志嚇了一大跳,一同來的還有幾名手榴彈技術員。
林俊拿出幾張圖紙:“你們按照這些圖紙上的設計給我試製一批新式手榴彈,一個月後我去驗收。”
。。。
第一百四十六章 送老婆上學
。修理所裡不光有古薰,先進貨‘色’也不少,不過單個數量也不多,因為很多隻是配發試用,數量很少,部隊裡最多的當然是67木柄手榴彈。
歷史上f1大量投產後就停止了rgd…33的生產,原因是f1生產、裝配、訓練和使用比rgd…33簡:高:這裡面工業基礎有一定關係,但也能說明些什麼——所以林俊給設計師同志的幾張設計不光有類似與f1的無柄手榴彈,最重要的一張是木柄手榴彈結構設計圖。
蘇維埃不缺木材,也不缺小型鐵工工廠,有這兩樣就能生產林俊的主打設計——67式木柄手榴彈。誰都知道67式手榴彈在幾十年後可以是“手榴彈界”裡落後的代名詞,但它的優點是世界上任何先進手榴彈都無法比擬的——製造使用方便,產量大的嚇人,殺傷力要是相比二戰時期的各國主裝備手榴彈一點也不遜‘色’。(雖然安全距離過大,達到80米(林俊的父親曾經親眼看見他的營教導員在新兵投彈訓練時,被一枚斜向飛出的彈片擊中眼眶而犧牲,而那枚手榴彈的炸點距離營教導員有11米!但在79年的越南,67式手榴彈和56式衝鋒槍一樣,一樣是父親最信任的夥伴。),但它仍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手榴彈之一。
德國人這麼講究武器質量的民族都會為了增加手榴彈的生產數量去設計實柄的手榴彈,因為省下鑽孔的時間能製造更多的數量,前線的手榴彈根本不夠用——大型戰爭的***消耗是驚人的,特別是軍工體系在遭到破壞的情況下更是需要能簡單快速製造的武器提供部隊。
林俊以前有個玩具,是個貨真價實的82…2式手榴彈,這個全塑無柄鋼珠手榴當然比67式手榴彈先進,威力大安全距離合適,但在的環境——蘇維埃從技術層面能造,但造不了多少。
從先進‘性’來說手榴彈的發展方向是分“進攻”和“防禦”兩類,但林俊現在沒這個功夫去過多考慮:防禦手榴彈在投擲後需要注意隱蔽,而進攻手榴彈卻不需要——林俊個人認為這是毫無必要,手榴彈只要殺傷力、投擲距離、準確‘性’和彈片夠多就行,沒有哪個笨蛋會在手榴彈直的投出後還在死命往前衝。投擲距離也就是三四十米,在進攻時這個距離有時間投手榴彈還不如直接用衝鋒槍把對方打成蜂窩,如果是敵人在直‘射’火力打不到的位置,那也就可以說彈片也基本飛不到自己這邊。
如果是邊打邊衝、緩慢推進,投出手榴彈後人的條件反‘射’就是找隱蔽,最重要的是沒人會站到顯眼的地方投手榴彈:要是有人這麼做,那幾十米外的敵人不需經過考慮就把他打成蜂窩——這點又說明一個問題:他在潛意識的動作中已經將自己的身體處在隱蔽的位置。
如果雙方打瘋了,那還有誰在乎自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