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1日拂曉。
。。。
第九十五章 保衛南京2——擊沉“龍驤”
。其實就是日軍艦載機發動反擊,安德盧普夫的護航分隊也可以輕鬆解決,這不僅是戰鬥機質量優勢的原因,從飛行高度和戰鬥機的數量上,蘇聯戰鬥機都佔有絕對優勢。
日本人的驕狂和大意給了中蘇空軍絕佳的攻擊機會,攻擊編隊基本上是勝券在握!雖然勝利就在眼前,作為指揮員的林俊和安德盧普夫也是不敢掉以輕心:中蘇雙方的飛行員都是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的;特別是蘇聯飛行員,在來中國前的選拔時就都被告知:一旦被敵方擊落又深陷敵佔區,在突圍無望時決不能被俘!
夜晚的大校廠機場一片繁忙景象,中蘇的雙方地勤人員都在為拂曉的出擊做準備。林俊睡不著,一直就在機場上檢視準備情況。
午夜時瓦西里軍士長和安德盧普夫找到他,兩個人有事和林俊商量。
“大隊長,我有個想法,剛才和安德盧普夫同志商量了一下,他也覺得我的想法可行。”軍士長說。
“是什麼事?”林俊知道,軍士長說的一定是好事,而且非常重要。
“我想把所有突擊分隊的12架飛機的機炮都暫時拆掉,的重量就可以讓它們也掛載上容量200的副油箱,而且我在副油箱裡只加一半的燃油,不會對飛行造成多大問題,這樣萬一在返航時遇到敵機攔截,突擊機群也有反擊的油料。”
“計算過重量負荷了嗎?還有,換裝時間來不來得及?”
“,隊長你儘管放心,我已經都計算過了,沒有問題。”瓦西里是信心十足。
“安德烈,這麼幹值。就是裝了航炮沒有油料也是擺設。”
“那好,就按你們說的幹。”
林俊明白的很:雖然只多了200升的燃油,但有時候多出的這200升就是救命的玩樣。
‘逼’著安德盧普夫去休息後,林俊也跑去地勤那邊幫忙。看著機械師們從機翼裡卸下機炮,再封閉炮管探出口,又為飛機裝上半滿的副油箱。而在進行這些改裝工作前,突擊分隊的十二架伊16已經掛彈完畢,機腹下面黑黝黝的炸彈散發著死亡的氣息——它們的引信上還連著栓有布條的保險銷。
12枚200斤穿甲炸彈,加上那六架“諾斯羅普”式轟炸機上的六枚500和二十四枚100美製爆破彈,夠“龍驤”喝一壺的!林俊不怕炸不沉那艘輕型航母——“龍驤”的設計本就有問題,而且日本航母的設計也是“急功近利”,抗損‘性’可以說糟糕透頂。但為了保險,計劃中所有的炸彈都會砸到“龍驤”的頭上,一顆也不會照顧那些護航艦隻。
一夜沒睡,臨晨三點半大批政治處的特工抵達機場,林俊知道老蔣就快到了。臨晨四點,蔣介石的車隊抵達了大校廠,讓林俊有些意外的是,孔祥熙、宋靄玲、宋美齡也一同前來。這時大校廠的停機坪上,3架(林俊把自己的那架飛機也借給了一名預備飛行員)中蘇雙方的飛機已經做好準備,飛行員們也已經吃過早飯,正在做出發前的最後準備。
四點三十分,為了保密,林俊親
機坪上用***兩種語言下達了出擊命令,機場上頓時的轟鳴聲。31架飛機分批起飛,分成三個編隊,在黎明前的夜‘色’中呼嘯著向東南方向飛去。整個編隊在發起攻擊前將一直保持無線電靜默,為的就是出其不意,這對臨時編隊、語言不通的雙方飛行員都是考驗。
看著越飛越遠的機群,林俊感覺自己的心也被他們帶走了:“兄弟們,祝你們好運!”
、、、、、、
這次出擊為了保持攻擊的隱蔽‘性’,飛行編隊一起飛後就按照原定計劃一直爬升高度,半小時後,編隊在中方轟炸機隊隊長徐卓元的領航下,爬升到8000米的巡航高度。在這一高度上雖然需要供氧,但地面員不宜發現其航向,而且對節約燃油消耗也有好處。
九月的蘇南大地還是炎熱的暑氣籠罩,但飛機一到高空又寒冷刺骨。安德盧普夫帶領著護航分隊飛行在編隊最高處,相對來說蘇聯的飛行員們比中國的同行要好受些,因為他們的飛機就設計有寒冷氣候條件下飛行的座艙專用加熱器,而且伊16三型的座艙設計是最先艙,不需要一直戴著氧氣面罩。
由於身在高空,安德盧普夫已經看到了東方翻出的一絲亮光——天快亮了。
在飛躍蘇州上空後,普羅科菲耶夫的突擊機隊的飛機拋掉已經消耗完燃油的副油箱,在他們前面的巨大城市就是正在‘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