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機場,這條件就算好的了。
在前線附近,不說其它地方,連基輔這樣的大城市都拿不出能夠滿足噴氣式飛機起降條件的水泥跑道,這些新式飛機怎麼立刻投入一線作戰?
在前線,最極端的情況下:野戰機場距離火線只有1o幾公里,基本上就是一起飛就往敵人頭上扔炸彈!
那樣的機場一個不留神還會遭到對手遠端火炮的炮擊,數量不多的飛機都藏在樹林裡,機場裡甚至連座房子都沒有,只有些帳篷。
這種情況下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草地,很多時候還是有所起伏的草地,起降條件能讓很多美國飛行員憷。
不過蘇德雙方的飛行員都已經習慣了,所以在野戰機場起降技術上,這會蘇德雙方的飛行員可以說傲視全世界。
“噴氣式飛機是屬於未來的,想要贏得戰爭,暫時還得指望螺旋槳。”
飛機已經起飛,眾人都去指揮室,那裡能夠聽到飛行員、靶場的彙報。
不過還要等好一會:飛機將會在12ooo米高度投彈地面靶場屆時將用強大的探照燈光為其指示目標。
投擲原子彈,如今的技術還沒好到能在夜裡這麼幹。
靶場其實距離機場並不遠,“幽靈”採取的是先爬升、向東飛行,然後繞回來的方式。
指揮室內的喇叭內能聽到飛行員伊柳申科的呼叫,“度已進入投彈前標準度,距離投彈視窗還有2o秒。”
林俊為委員們做解答:“現在飛機度應該已經在92o公里左右,幽靈最高度能達到98o公里,不過巡航時控制在85o公里左右。”未完待續。
第六百七十九章 聞所未聞的辦法
在二號機場所有人都在關注通話器內飛行員與塔臺的通話聲時,在20公13之外的12000米高空,坐在首席試飛員伊留申科右側的領航投彈員布托維奇少校,已經將右眼對準轟炸瞄準鏡的目鏡。
“航向固定,開啟彈倉!”
說話的是布托維奇,這只是固定程式:他右手在座艙右側一個保險開關處一掰,露出裡邊的一個紅色投彈按鈕。
這會飛機的駕駛權其實就在轟投彈員布托維奇手裡:當他微調瞄準鏡上的旋鈕時,其實飛機控制系統也在做著微調,除非伊留申科強行接手飛行控制權。
這是飛機設計師們的功勞,為了增加轟炸精確度,都聯動了。
透過座艙玻璃,伊留申科能夠看到前方地面射出的三道巨大的探照燈燈柱,呈三角狀分佈,對角間距離應該為100米,光柱呈五度角向外射出。
為了保密只能選擇夜間試驗,如果在白天試飛,幾十公里外都能看到這架外貌奇特的飛機,那會引起很多猜測。
不過實戰中可沒有這麼好的目標燈光指示:飛機上的伊留申科二人並不知道,“幽靈”目前存在的唯一意義,將會是在目視情況良好的晝間執行。
“十秒準備!”
在布托維奇的視線內,已經看到明確的目標點,當轟炸瞄準鏡中間十字與目標中心點重合的一瞬間,“投了!”
說話見間,右手食指按下了紅色投彈按鈕!
伊留申科感覺飛機頓時一輕,耳機裡聽到布托維奇非常清楚的口令:“投下去了!關閉艙門,你接手控制權。”
當兩秒後彈倉指示燈由紅轉綠顯示艙門順利關閉後,伊留申科開始駕機轉彎。
三噸重的配重彈被投下,兩秒後配重彈上的小型減速傘開啟,炸彈下降速立刻減緩。在彈頭和彈尾部,兩盞強閃光燈每隔一秒閃爍一次,而且內部的一個無線電定位發射器同步發射出定位訊號。
機場指揮室內的人清楚聽到炸彈已經投下的呼叫,很快,就傳來幾處觀測點捕捉到無線電訊號與望遠鏡目視順利看到炸彈發出的強閃光的報告。
而在空中,轉彎過程中的“幽靈”內,投彈員布托維奇也能看到那枚被投下去的大炸彈發出的強閃光。
一切順利。
指揮室內很安靜,除了不斷收到的各種觀測彙報外,還有就是現場指揮員的通話聲,其他人都沒說話。
足足幾分鐘,觀摩的委員們誰都沒說話,免得打擾這裡的工作: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人員為好。
斯大林聽了好一會,正想說點什麼,喇叭裡又傳來觀測員的彙報聲:“無線電顯示高度600米,無線電訊號跳閃時間改變,閃光訊號正常”。
為什麼會這樣
設計師們都不知道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