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兩位數以上的凍傷兵員。
費科奇諾夫站在邊上給林俊做介紹,這段時間以來“小地”是大小戰鬥不斷,德國人在前方集結有重兵!。
“根據今早的空中偵察估計,左翼6公里外的小樹林裡應該部署有至少一個裝甲團,在城區後方還有大約一個師的德軍。”
“內里斯河封凍情況如何?”
“根據下游的冰面情況估計,步兵同輕型卡車透過沒有問題,但無法透過坦克。”費科奇諾夫說,“這裡同明斯克的氣候有些不同,更靠北些,但氣溫要高點。”
林俊眼睛從目鏡上移開,看著少將同志說:“費科奇諾夫,你就拿不下前面那座小城?從這裡到希爾文斯托至維爾紐斯公路,再往西一直到內里斯河拐彎,整塊地帶都沒有上規模的支撐點。”
這下瓦圖京和費科奇諾夫的臉‘色’都變了變:元帥這是要前這顆釘子!
說說容易,但做起來談何容易,手頭實力有限。
“元帥,我們近期集結的重兵都在西北部,這裡部隊並不多。”瓦圖京這也算是給費科奇諾夫解圍。
林俊微微點頭,自己明白麵前的兩名指揮員都能看到眼前這個地形同季節水文條件加起來的戰機——內‘門’奇內南邊是條河!
冬季快結束了。只要截斷冰上‘交’通。眼前這幾萬德軍就如同甕中之鱉!
只不過這隻“鱉”非常兇悍。還想著吃了自己。稱之為猛虎也不為過。
“如果實在去年6月。一師只需要12小時就能徹底攻下這整塊地區。但現在很難。您看。正面在內里斯河北岸地德軍至少有3萬人。坦克不會少於100輛。至少還有兩個重炮團。”費科奇諾夫不是蠻幹之人。但也敢於冒險。“元帥。再給我兩個滿員地機械化步兵團和足夠地重炮。至少兩個炮兵團。我能在24小時之內攻佔前面地內‘門’奇內。並構築沿河防線。”
“尼古拉…費多羅維奇。方面軍地兩個機械化步兵團河那個加強坦克營什麼時候能到?”林俊問正在低頭思考地瓦圖京。
“坦克營今晚10點前就能到。明天中午之前兩個步兵團能在高地北側集結完畢。”利落。它已經在盤算元帥大膽地計劃。
“據我所知在白俄羅斯地‘波’斯塔維。步兵第144(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手機使用者登陸wap,章節更多,請登陸閱讀!)師已經再次整編完畢。現在還在沒有決定編入哪個方面軍。就向統帥部暫借一下。在斯維爾有第1536重型炮兵團已經整編成重型自行炮兵團。同144師相同地情況。這兩支部隊48小時之內就能調到這裡。”
林俊這是要跨戰區調動兵力,誰讓內‘門’奇內距離白俄羅斯只有20公里,到時候再把部隊‘交’還給白俄羅斯就成。
如果只是部隊調動,24小時內就能完成——斯維爾距離這裡直線距離只有50公里,還能透過一段鐵路運輸,時間是要‘花’在裝備、後勤的準備與物資的調動上。
“尼古拉…費多羅維奇,你看如何?”
“值得一試,元帥。”這是古謝夫等人已經把一大張這一帶的小比例尺地圖攤在桌子上,瓦圖京指著地圖說:“現在內‘門’奇內對於德軍而言就是個巨大的橋頭堡,雖然重兵部署。不過一旦被我軍攻陷,他們只能從維爾紐斯正北方向支援。當然。先提條件是能夠有效的摧毀、控制這段長度近十公里地河面。”
“一旦我們的戰術目的達成,如果我是德軍指揮官,絕不會採取強渡奪回陣地的做冰面,這還需要24小時內保持區域性空中優勢。”林俊敲了敲地圖。“換張比例尺大點的。”
很快兩份不同比例尺的地圖被拿上來,林俊選了張比例尺大的。用圓規和尺子一量:“戰鬥機近衛一師加入此次作戰,再加上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的空軍第16集團軍距內‘門’奇內200公里範圍內地所有轟炸、強擊機部隊。”
明斯克距離內‘門’奇內空中距離只有160公里。這會白俄羅斯戰場有點像“溫吞水”,‘抽’過來“幹一票”!根本不用換機場。直線距離“夠短”,加上這邊的幾個前線機場,能夠保證形成絕對的區域性空中優勢。
飯一口一口吃,三萬人大小也算狠狠一口!
拿起電話機,接通圖哈切夫斯基的指揮部,協商了一下:關鍵是這裡的動作會不會引起整個‘波’羅的海沿岸兩軍的連鎖反應,特別是在維爾紐斯以北防禦地帶能不能頂住德國人可能的瘋狂支援。
原本圖哈切夫斯基對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