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軋製均質裝甲的穿透厚度應該達到300毫米,但在實戰中發現根本達不到這個理想的資料!
工廠裡的測試不能直接套到實戰中,理論永遠是理論,而且用於測試的***製造工藝基本上是非常‘精’良的。大戰一爆發,***需求是個天文數字,工懲監督部‘門’都是以一個“管用就行”的標準生產,現在部隊得到的武器都是“管用型”,而不是“‘精’雕細刻型”的。
如果按照‘精’雕細刻去製造***,那部隊會罵孃的!當然,如果是次品,不僅僅部隊會罵娘,還會有很多人會喪命,不僅僅是在前線。
這發ПГ…7b雖然擊穿了厚度超過130毫米的炮盾,但透過炮盾與炮塔之間那道窄窄的縫隙,格拉諾夫發現炮塔本身被金屬‘射’流燻黑了一塊外,就只留下點淡淡的燒灼痕跡。
那發火箭彈理論穿甲厚度300毫米,實戰中看來擊穿200毫米還是有可能的。不過單單指望火箭筒和坦克去對抗也是不顯示的,‘射’程有限。
“該用破甲彈的。”格拉諾夫說著,不過這破甲彈也不是萬能的,原因很簡單——它的‘精’度有穿甲彈高嗎?
作為一名加農炮瞄準手,這時格拉諾夫並沒有意識到他看到的是德國人無意中創造的、一種對付破甲彈非常有效的新式裝甲——間隔裝甲!
高溫金屬‘射’流被空隙打斷,這穿透能力一下子減弱了,別說防盾那可怕的厚度、後邊還有至少100毫米厚度裝甲,兩頭就是都再薄些,破甲彈頭的火箭彈對它們也是無能為力!
“我們應該報告這裡的發現,一旦德軍這種新式坦克大量出現,對於我們將是極大衝擊,特別是對我們的裝甲部隊。”
“上士,你讓人去看看其它幾輛的情況,不過要當心德國人的炮擊,我去給師部打電話,讓坦克部隊派幾個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