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於蔣介石的會面時,老蔣給予這位年輕的蘇聯援華軍事團總顧問相當的禮遇:林俊抵達前,蔣介石就通知同志外面的保衛人員:這位安德烈將軍可以配槍入內。這次的會面林俊使用了翻譯——武金斯卡婭,而那位蔣夫人宋美齡當然是老蔣的翻譯。
蔣介石知道眼前的蘇聯軍官會漢語。但在這種相對正式地場合,還是使用翻譯來的合適——但還是出現了一個奇怪地現象:蔣介石的話還沒等宋美齡翻成英語,這邊地林俊已經在用俄語回答了。
這讓一同在的國民政fu主席林森、孔祥熙、宋靄玲和周至柔都有些“怪怪的”。但是大家也能夠理解,外‘交’就是這樣。
蔣介石表達了林俊對援助一事上做的貢獻,也感謝蘇聯飛行員的到來,並例行公事般的說了些兩國友好一類的話;這邊的林俊也代為送上斯大林對他地問候。
總之一句話:會面在友好的氣氛中度過。
由於林俊等人還沒有吃晚餐,老蔣就設宴招待。
因為參加宴會地有‘女’眷,而且軍事方面的事剛才已經談了一些,加上有孔祥熙、宋靄玲從中“調停”,讓林俊有些“不滿”的是:宴會吃的是正規的西餐。雖然知道這是在照顧自己這方面的人,但相對來說。他寧可來一碗‘肉’絲面——林俊已經幾年沒吃到‘肉’絲面了,要是不給‘肉’絲面。就是來碗揚州炒飯也行呀!
在宴會的末尾,主人例行公事般的問了句:“還需要來點什麼?”
這邊的林俊倒也搞笑:“聽說揚州炒飯很有特‘色’,不知方不方便?”
林俊這句有失理解的話讓所有人愣了神,“當然,揚州炒飯是我們這邊非常有名的一道小吃,當然要嚐嚐。”最快反應過來的孔祥熙連忙打圓場。
“不好意思,各位,剛才我的要求實在有些不禮貌。這都是因為以前有位中國的朋友和我說過,揚州炒飯是這邊非常好吃的一種食物。所以就說了出來,讓大家見笑了。”
林俊說的“非常真誠”,主人當然不好“怪罪”,而且在主人們看來,這些老外對於中餐就是這樣的“垂涎‘欲’滴”,也就不奇怪了。對於客人的這個小小要求,主人當然要滿足:“哈哈,安德烈將軍說的有道理,現在是戰爭時期,還是這米飯養人呀!”
老蔣立刻讓‘侍’從去準備揚州炒飯,而且還是每人一份。
因為宋靄玲和武金斯卡婭比較熟,她就和武金斯卡婭聊了起來,而那邊‘精’通英語的宋美齡也加入了“三‘女’團”。一會之後,蔣夫人有些驚奇的告訴老蔣:安德烈將軍自己就會做中餐!
“沒想到安德烈將軍對中國的飲食文化還有所研究,真是難得。”
“以前中國的朋友教的,自己也瞎琢磨了一下,最後做出來的東西都說不出是什麼風味了。”
接下來還有讓主人們更加驚奇的事,因為為林俊、武金斯卡婭、費科奇諾夫、斯諾爾尼克和蘭德斯科奇準備的餐具是勺子,結果所有人都要求換筷子——在林俊的影響下,他身邊的人都能熟練的使用筷子。
正在吃揚州炒飯的當口,老蔣的一個機要秘書送來了一份重要情報。老蔣沒有做迴避,就在餐桌上看了公文。
林俊注意到老蔣的表情有些嚴肅,但根本就看不出他在想什麼。
老蔣看完公文,開口了:“安德烈將軍、至柔,你們也看看這份情報。”
老蔣邊上的宋美齡立刻起身,要走到林俊這邊。
“蔣夫人,我能看懂中文。”
林俊因為是客人,所以公文先遞給了他。情報是繁體字手寫的,而不是列印,這說明情報非常緊急!林俊細看後,皺起了眉頭——看到林俊的表情,老蔣估計在想:還是太年輕,不懂得什麼叫喜怒不形於‘色’。
其實林俊根本不是因為情報的棘手,而是情報的內容和他記憶裡記錄的時間有很大的出入:日本“龍驤”號航空母艦出現在浙江舟山群島以北大洋海面。
現在的時間才是1937年9月,而歷史上“龍驤”號航母是在11月才進入中國近海。而情報顯示,“龍驤”號航母不僅出現在大洋,就是前幾天南京遭受的轟炸也有它的份。
“大洋,東海和黃海的要衝,扼南北航線咽喉。”林俊腦海中
現了這個概念。由於對“龍驤”號航母的空襲是中i一一次攻擊航母的紀錄,因此前世的林俊對這場戰鬥做過詳細的研究,而且他對大洋的環境也非常熟悉(前世就在大洋上空飛過。)。對於中國空軍的那次空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