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2 / 4)

小說:蘇聯英雄 作者:蝴蝶的出走

心的:“鋼板如果能在爆炸中成為一個高速侵徹體。其破壞能力會非常驚人!這點你們可以在今後的研究中進行試驗,當然前提是保證目前產品的最大化量產。”

“是,元帥。我們也有這種構思,但技術非常難掌握,而且目前也不是最急需。如果技術成熟,會誕生一種非常有效地新式反裝甲地雷武器。但現在我們只掌握了反步兵定向雷技術。”

“從實際出發,要一步一個腳印戰爭需要什麼,你們就提供什麼,在目前來說這最重要!”

眼前地41型定向地雷從外觀上看只是一個簡單的圓弧形塑膠盒子,為了方便佈設,其雷殼下方裝有兩對鋼絲做地剪刀形簡易支架。

乍看就像塊板磚,沒什麼特別。也沒什麼“外觀威懾‘性’”它真正的奧妙隱藏在雷殼內!

雷體正面裝有700枚總重65克地鋼珠。而背面則是680克的**。一旦地雷引爆,在其正面60…12度角範圍內。如雨點般密集的鋼珠能有效殺傷50…100米範圍內的敵人,破片甚至能飛散到250米以外!

在其有效殺傷範圍內。無論敵人是站立還是臥倒,都很難逃脫這700枚鋼珠所形成的“鋼雨”。

至於鋼珠來源,用的是莫斯科州軸承廠淘汰下來的殘次品………那邊不能用,裝在地雷上正好:對於‘射’進人體的鋼珠質量好不好沒太多講究。

戰爭時期,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原來工廠在塑膠供應上有點小麻煩,但‘波’羅的海沿岸部隊的使用報告一上來後,這一問題立刻得到解決:裝備部優先保障莫斯科地雷工廠的塑膠供應。

除了塑膠,電線也管夠:4型定向地雷一般用電雷管引爆,因為其一般作為陣地防禦使用,有一條長90米的導線和一個帆布攜行袋,攜行袋內有一張使用說明書,即使以前沒有使用過它計程車兵也很容易透過說明書學會如何使用。

“它唯一的安全問題是地雷後方16米距離、120度角範圍內為危險區域,因為地雷爆炸時雷殼碎片會向後飛散,‘操’作手和己方人員不能進入該區域。”

“必要時,它也可以用膠帶固定在樹幹或其他物體上,甚至能佈設在水中,防‘潮’‘性’能非常優秀。我們做過試驗,即便在鹽水中浸泡1個小時仍可正常使用。如使用各種拉發、絆發、壓發發火具引爆,把電雷管換成普通雷管用導爆索連線就可以了,這些都是一線部隊工兵的普通裝備。”

41型定向地雷和美國人在6年代投入到越南征戰中的m18a1定向雷類似,而林俊自己也見過它的“中國版”:66式反步兵定向雷。其結構、威力、使用方法均與m18a1差不多。

在實戰中只要能合理應用,那對敵人步兵地殺傷力是驚人的!

立陶宛西部,維爾紐斯北部‘門’戶內‘門’奇內西北5公里,近衛內務部第一機械化師陣地。步兵第9團3營一連陣地。

這一代是丘陵地區,紅軍在立陶宛的最前線,陣地上能夠俯視遠處的內‘門’奇內城。嚴寒季節紅軍並沒有那些眼前那座城市的打算,德軍在那裡部署有重兵,而且從這裡到城市外圍5公里的開闊距離上,德國人依託那些村莊部署了三道防線。

一個122毫米榴彈炮兵營就在一連陣地背後不到兩公里的位置,用炮火控制德軍的調動。任何出現在前線觀察哨視野內的德軍都會遭到有效地炮擊!

一師‘花’了差不多200人的代價才奪取這個前沿陣地,一個月內遭到德軍無數次地反突擊,反覆拉鋸的結果是山頭都似乎被消掉了幾十公分!

很小的一塊地域。戰士們稱之為“小弟”,而這裡地每一寸土地都似乎浸染著紅軍士兵的鮮血。已經由近1000紅軍指戰員地生命消逝在這片陣地上!

後邊那個炮兵營也是三天兩頭換陣地,就是這樣全營都還只剩下一般人德國人的炮兵也不是吃素的!

雙方空軍的作戰飛機在這嚴寒的季節裡也沒閒著,圍繞著地面上的陣地爭奪展開廝殺,蘇德兩邊控制區四周騎馬能找到超過40架雙方飛機地殘骸!

現在步兵陣地上一場‘激’戰已經打響,在坦克與炮火的支援下,德軍步兵再次向紅軍陣地發動猛攻!

一個標準的德軍105毫米榴彈炮壓制基數後。陣地上昨晚剛下的積雪就已經被焦黑的泥土打‘亂’,黑中帶白異常刺眼。

面對德軍攻勢,紅軍陣地上再次爆發出密集的炮火!

這裡都已經打成一場消耗戰,這是上頭不願意看到的:但既然控制了這個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