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部分(2 / 4)

小說:蘇聯英雄 作者:蝴蝶的出走

不能那麼用:把艦隊航母當護航航母使?這不合適,英美的“歷史經驗”很清楚的證明過。

既然有斯大林在那當擋箭牌,林俊也就不用用副統帥的身份去壓紅海軍。

有人提議讓艦載機加入巴倫鄭沿岸的航空兵基地,這被林俊堅決否決!他寧可讓幾百名‘精’銳的航空機組人員在艦上閒待著發黴、只知道一味的訓練也不會把這支蘇聯最寶貴地艦載航空兵當一般基地航空兵用!

艦載機機組培養不易,蘇聯的地形決定了目前航母編隊只能當個“存在式的威懾”,不能讓他們在其他作戰中消耗掉蘇聯消耗不起!

艦載航空兵後備力量地培養已經暫停,兩艘航母靠的就是原來上艦地機組人員和少量留在基地的後備力量。航母林俊是留著將來用的。普通的地面航空兵學習上艦至少需要三到六個月,前提還是優秀飛行員。

飛行員們拼光了,留著兩艘光身子航母那真成了擺設!

蘇聯空軍後備人才足夠。斯大林幾年前一聲令下培養出來地“十萬飛行員”不是擺設,但艦載航空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特殊兵種。

至於有人提議的讓航母去摩爾曼斯克附近作戰。林俊更加不同意:讓航母編隊去同德國路基航空兵死磕?那是笨蛋才會做出地決定!

紅海軍參謀部的人不是笨蛋,只不過他們還“沒有從太平洋戰爭”看到足夠的經驗,犯那種林俊這個“後來者”清楚地錯誤難免,英國人、日本人和美國人都會在戰爭中瞭解到那些錯誤。只不過各人付出的代價不同而已。

航母是機動突擊力量,而不是什麼“會移動的航空兵基地”。

美國艦載航空兵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顯然是全世界艦載航空兵中的龍頭老大,實力超群。也湧現過不少王牌,但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戰果顯然無法和陸基航空兵相比一個戰役就幾次戰鬥出擊,一個航母編隊一次戰爭中能參加幾次戰役?

這就是機會的不同:諒你技術超級一流。沒有作戰機會也是白搭!極端的例子就是艦載航空兵和這會近衛殲擊一師的對比一邊想撈到一次戰鬥出擊的機會都難如上青天,而另一邊每天要在空中盒對手死掐幾次!

謝爾蓋是個特例,但他和‘波’克雷什金等人地成就又是大‘浪’淘沙後必然地結果。一名飛行員如果運氣好、命大,一生中如果能有一千次戰鬥出擊,獲得的戰果當然會比整個戰爭中只有一次戰鬥出擊地飛行員可能‘性’來的大。‘波’克雷什金和闊日杜布的人生軌跡已經出現一絲變化,參加空戰的機會比“原來”多得多,加上他們的技術和好運氣,超過“歷史”在林俊看來很正常。

歷史上德國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超級王牌?他們主要的對手蘇聯空軍早期的“粗糙”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很有“特點”。很多人卻沒注意過:德國石油資源的短缺。石油問題一直困饒著德國的戰爭機器。而空軍做為消耗石油的大戶,顯然也被這些大大限制了力量的發揮。不過德國也有自己的對付辦法保證那些王牌超高的出勤率。而普通的飛行員的石油供給常常無法談的上充分。

德國優秀飛行員有超高的出勤率,這邊蘇聯一般情況下不缺航空汽油,但就像謝爾蓋對自己部下做的工作分配一樣,他和那些優秀飛行員的出勤率顯然要超過新手,而他自己常常一天出擊三次!

飛機出問題了用年輕人的,修理保養永遠靠前受照顧,這似乎對年輕人不公平,但對戰爭公平就足夠了。

埃裡希…哈特曼在“歷史上”以352架的戰績創下世界空戰史上空前絕後的紀錄,這座很可能是永遠無法攀越的高峰迫使哈特曼的後來者無可奈何地永久生活在他的‘陰’影下!為什麼所有文獻上都敢於使用“空前絕後”的字樣,這不僅僅是航空技術的原因(當然這點非常重要),還有一點就是:幾十年後的一個航空大國加起來能有多少作戰飛機?

沒機會什麼都是白搭,足夠的機會才是飛行員獲得戰果的第一前提。

“野母豬”這會估計還在德國本土訓練呢,而謝爾蓋一路高歌猛進,近衛師長同志很可能成為一個“空前絕後”。

不過似乎有人要把謝爾蓋繼續擴大“空前絕後”優勢的步子緩一緩。

“等清掃明斯克之敵後,大規模的持續空戰可能在明年入夏之前不會出現,最多也就是零散的空中遭遇戰。還有,最高統帥部似乎想讓謝爾蓋停飛。”林俊說出了話中話的原因。

蘇聯損失不起謝爾蓋這樣地超級王牌。就像闊日杜布參加朝鮮戰爭時被斯大林嚴令不得駕機升空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