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他向布瓊尼和朱可夫保證部隊能得到足夠的後勤供應,他能做到,但有些事想到就揪心:那些都是後方從嘴裡省下來的糧食前幾天在莫斯科,林俊發現自己第一次這樣地討厭、甚至是痛恨俄羅斯的冬天,他自個估計應該已經達到“德國人的水平”!
俄羅斯地冬季是蘇聯最忠實的盟友,但又是白‘色’的吃人魔鬼!
為什麼痛恨俄羅斯的冬天?因為雖然有專人、專部‘門’負責,但林俊還是名義上負責著整個蘇聯的戰事後勤供應,他是整個蘇聯的後勤大管家!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糧食生產他都是最高負責人,一回到莫斯科就自然有人把各大方面的統計報告‘交’給他過目不用他決定什麼。這是步驟,只不過如果林俊不在莫斯科就可以省略的步驟。
德國人在去年6月遭遇到慘重損鼠,加上蘇聯與英美的物資援助條約地實行,認為必須儘可能困死蘇聯得到外部支援的通道,對英國至摩爾曼斯克的航運進行嚴密封鎖,這比歷史差不多提前了一年!這使得西方運輸對蘇援助物資的貨運船隊遭受了慘重損失,幾個月來差不多有近一半的貨物沉入了大海!
軍隊要作戰就一定要有糧食吃,一旦軍隊沒有了糧食那也就輸掉了戰爭,從古至今的所有戰爭都遵循這一不變的法則!
這會的德國也是如此。它從戰爭一開始就開始重視掠奪蘇聯的糧食資源,歷史上從1941年6月11月,德國不僅佔據了蘇聯最大地糧食產地烏克蘭,還掠走了蘇聯84%的食糖產地,38%的大牲畜和60%的‘肥’豬!
德國人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讓蘇聯人因無糧可吃而被迫就範,結果歷史上到1942年的時候,蘇聯不但喪失了全國近50%的農用耕地而且還丟失了40%以上的農用機械,剩下地那些拖拉機和汽車也大部分被軍隊徵用走了;與此同時,蘇聯農場裡地大批青壯勞力和馬匹也被軍隊徵調到了前線。
到最後。蘇聯的農田裡就只剩下了一些‘婦’‘女’和半大孩子在沒有任何機械和畜力地幫助下。以肩拉人挑的最原始方式進行糧食生產!
不過這還不算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是歷史中蘇聯在戰前所儲備的多達600萬噸的糧食由於沒有及時轉運。其中大部分不是被快速推進的德軍搶走,就是被驚慌失措的蘇聯人自己給燒掉了。結果到了1942年,蘇聯的糧庫裡幾乎沒剩下1粒的存糧,真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了!
不過現在德國人可沒歷史上那樣乾的徹徹底底,林俊的“備戰備荒”給蘇聯囤積了不少糧食,耕地也沒像歷史上那樣給搶去那麼多,大撤退地時候也不是崩盤,但形勢依然嚴峻。
眾所周知。擁有廣袤土地的蘇聯是農業大國,但從自然條件而言卻並非一個農業強國。這主要是因為蘇聯的農業光能資源總體不足:在蘇聯的主要農業產區,日照溫度在0度以上的日子才只有46個月,因此蘇聯大部分農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林俊兩年前聽過蘇聯農學院幾位教授的報告,瞭解蘇聯地農業特‘色’,同環境優越的美國相比。蘇聯土地上的無霜期也很短,總體條件一般。
蘇聯全國4/5的地區年降水量才只有500毫米,所以蘇聯農田的生物氣候潛力平均指數很低,僅為149,比德國低了38%,比法國低了53%,比美國更是低了60%出適合自己食用的糧食出來,像土豆這樣的農作物在蘇聯廣袤的黑土地裡就非常適合耕種,對於蘇聯缺光的高寒環境又非常地適應。因此產量也就特別的高。
“在歷史上土豆曾經不止一次的以“救命糧”地身份把俄國從饑荒的邊緣拉了回來,戰爭期間也是一樣!”在戰爭一開始,林俊就向農業生產的負責人說過這樣的話。
土豆。蘇聯需要土豆!
歷史上蘇聯在糧食生產最困難的19421944年期間,光是土豆的產量就達到了1億噸左右,僅此一項就是西方援助總合的2倍,因此蘇聯能夠在戰時養活大量的軍隊及後方工人西方媒體常說要不是有他們的援助,蘇聯就會徹底垮掉:這太誇張了一點:與其說是西方援助地功勞,還不如說是蘇聯自己土豆的功勞。
“土豆,糧食,牛‘肉’!”
腦子有點‘亂’,一直到現在林俊都還沒吃早餐。已經非常餓。腦子裡想著莫斯科看到的那些報表中的資料,沒理會邊上遇到的軍官們的立正敬禮,‘蒙’頭走回指揮部。
“元帥,朱可夫司令員請您一同用餐。”
一名上尉在自己面前報告。點點頭往朱可夫的辦公室走:長時間的接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