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腦袋出現在機場上。'la'
“是不是德國偵察機裝備了新式大口徑航炮?但從當時的情況看不大可能是30毫米炮彈。就一發我就給轟下來了!”闊日杜布這下也算彙報點“情報”。
在勝利的大前提下。謝爾蓋也沒有忽視部下的彙報,但闊日杜布的情況不在其內:有些事他不能對誰都說。
“科別茨司令員那前幾天送來過一份內部通告,照理你還沒資格看。這次找不到你的飛機和德機殘骸,很難確定,不過非常有可能就是20毫米航炮。”謝爾蓋‘交’給部下一份檔案,“看完就忘掉。”
闊日杜布看了看那份通報,似乎明白了些問題,“德國佬看來又在走死衚衕,不過這次倒黴地是我。晦氣!”
他為什麼再次說自己晦氣?這和德機火力問題有關係一直以來相同口徑的航炮,蘇聯造的炮彈威力基本是世界第一(至少紅軍飛行員們都這麼認為),不過這回德國佬似乎以自己地工業基礎為特點,搞了點小突破。
“工業技術決定一切,對德國佬來說不一定是錯的。”謝爾蓋並不同意闊日杜布的想法,將軍同志想的更深些。
一切原因都是闊日杜布今天撞上的那發炮彈不一般,不然拉格的木頭機翼就是再不濟,也不會這麼快散架:
由於發動機技術限制的緣故,這會飛機的馬力都非常緊張。有些國家緊張到了幾十公斤的重量都會嚴重影響飛機地‘性’能!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日本。不過這一現象並不僅僅存在於日本飛機上,其它國家飛機也一樣面對這種問題。
日本人為此採用了極端的要‘性’能不要防護的畸形路線。而西方在航空工業上的基礎比日本雄厚的多,發動機的馬力比日本的要高一些,不過很多時候還是會採取“中庸之道”,或者另闢捷徑。
雖然靠提高發動機馬力才是提高飛機‘性’能的根本之路,但是在發動機技術一時半會得不到突破之前;一些必要地“技巧‘性’手段”也被西方的設計師用在了自己地飛機上:比如德國的梅塞斯米特109就採用了狹窄的座艙、單梁機翼、小航程等一系列手段來減輕飛機的重量。
而在這其中,目前109將機載武器確定為兩‘門’20毫米機炮加兩‘挺’792毫米機槍,並減少備彈也是手段之一:據紅軍情報和繳獲殘骸分析,109f型20毫米航炮每‘門’備彈只有60發;後者每‘挺’倒是備彈1000大威力與持久戰鬥力保持的“中庸之道”。
20毫米機炮是這會bf109的主要戰鬥力;其它多種飛機也裝備,甚至在這次闊日杜布遇到地偵察機上也有!可戰鬥機上每‘門’航炮60發地備彈顯然有點不夠用(就算兩‘門’機炮‘交’替‘射’擊。也只夠7秒連‘射’所用):為了保證在相對貧弱地***水平上取得最大的戰果,德國地技術人員就把念頭打到了***上!
真是技術優秀好辦事!
根據德國人自己的實驗證明,高爆型***和燃燒型***對於飛機的破壞力遠比單一動能型***要優秀,而將兩者優點結合起來的高爆燃燒彈可以透過爆炸來破壞目標的結構並透過燃燒來增強破壞地效果,這是對付空中目標最有效的手段不論目標型別是戰鬥機還是轟炸機,它們的輕金屬/木質結構在高爆燃燒彈面前都是致命地弱點!
這個道理蘇聯也懂。不過德國人乾的更極端!
因此德國技術人員得出了結論:在保持***的口徑和體積不變,以及彈頭重量不發生大的變化的前提下,彈頭裡的裝‘藥’量越多;對於目標的破壞能力就越強。
就實際情況而言,德國這會使用的20毫米機炮是引進自瑞士的厄利空…ff型機炮;採用20x80毫米型炮彈,彈丸重量為117克。在這117克地彈丸重量中,真正的炸‘藥’重量僅為37克,也就是說這種炮彈的炸‘藥’裝填係數僅有32%(裝填係數是衡量炮彈威力的重要資料,也就是說;該炮彈只有32%的重量用在了炸‘藥’上;威力相對的自然有限),剩下的113克都是彈體和引信的重量。
蘇聯航炮炮彈一般在同口徑航炮中炮彈的彈殼長度要比德國地長。初速也相對更大,自然威力也更大!而同其它世界航空大國相比,德國航炮炮彈也沒什麼優勢。這種情況顯然是不能令德國人滿意:德國人造出了eile………彈丸結構上的改進是它的重點。
經過hss改進後的20x80毫米炮彈的彈丸重量降低到了92克,但是裝‘藥’量卻提升到了驚人的20克!都快趕上30毫米炮彈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