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明天一早就有飛行員要出任務。
20日上午8點。天空還是往常一樣的‘陰’沉。林俊一行人告別機場,乘車返回明斯克方面軍指揮部。
天氣冷極了。地上煙霧瀰漫,是冰霧:看懸掛在機庫外的的溫度計,零下二十二度!昨晚‘波’克雷什金和闊日杜布在送林俊去休息後,又同另外兩個大隊長一同商量一下下一步的戰鬥部署。
上頭這會還沒有給出他們具體的作戰任務,都是因為這該死的天氣飛行員一升空後如果想看清楚地面目標,只能低空飛行,有時候還必須保持在200米以下的超低空,不然什麼都看不見!
這樣地情況下幾乎沒有發生空中戰鬥的機會雲層和霧靄低得可怕。就是再好地飛行員也不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追逐獵物。戰鬥機部隊基本失去了用武之地。只有極少量優秀飛行員駕駛的強擊機或輕型轟炸機也許會在這樣糟糕的天氣有所收穫。
近衛第一殲擊機師一團沒有強擊機,但它有最優秀的飛行員和少量對地攻擊的裝備。幾名軍官協商後決定上午就派出幾個小編隊進行對地攻擊巡邏。
今天天還沒亮,地勤的同志就開始忙乎起來機場機庫不夠,很多飛機都是‘露’天存放,就蓋了塊篷布:其實機庫裡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大概只比室外高上一兩度,如果不做充足地準備,凍透了地發動機一時根本啟動不起來。就是強行啟動,發動機依舊會很長時間的不住“打噴嚏”,就是把油‘門’杆推到“大轉速”位置,發動機仍無法輸出足夠地動力。
不僅僅是發動機需要暖機,連飛機上的***都要進行調整:拉格的23毫米中軸機炮要換成每四發穿甲彈燃燒彈夾一發穿甲曳光彈的彈鏈,兩翼的機槍倒是不用換***。
新運來的那批拉格標準的配置不僅僅有中軸機炮和兩翼12毫米機槍,還在發動機罩上沿內部裝配了兩‘挺’762毫米速‘射’機槍。翼下還有兩個掛載6管82毫米火箭發‘射’巢的介面,機腹掛載副油箱的位置能換成200公斤炸彈掛架。但軍械師‘門’並不歡迎這樣的武器配置:他們是戰鬥機部隊,不是強擊機部隊!
幸好這批飛機不多,按照‘波’克雷什金的說法就是:我們一師需要的是輕巧的飛機。
這也不怪飛機設計師和製造廠,因為現在的拉格都快成萬能戰鬥機了,有些部隊就喜歡這樣的配置,而且設計師們知道:一線戰鬥機部隊會按照自己的習慣“改裝”飛機,‘波’克雷什金的部隊也不例外。
那兩‘挺’理論‘射’速高達每分鐘1800發的速‘射’機槍,在新飛機運抵機場的第一天就被機械師們給拆了,這樣能減輕飛機重量,提高機動‘性’(誰讓一師的人“‘精’益求‘精’”,其實拉格的機動‘性’已經很不錯。);火箭發‘射’巢和火箭彈也成了倉庫裡的擺設,因為前期的空中攔截任務就已經讓他們‘精’疲力竭。
但這回不一樣,‘波’克雷什金的優秀飛行員們要執行的是對地“武裝巡邏”,不用考慮需要進行空戰機械師們得把所有以前拆下來的都給裝回去!
“笨重了不少,團長。”機械師同志報告:‘波’克雷什金在停機坪上檢查已經完成暖機的飛機,其他5名要一同出擊的飛行員也在做相同的事情。
為了讓發動機暖機已經耗費了不少汽油,機械師關閉發動機,再次加油。
‘波’克雷什金低下頭檢視了機腹下的那枚晶晶亮的凝固汽油彈,說:“這東西能不能炸響,我可不想往德國佬頭上扔個副油箱。”
機械師聳聳肩膀:“應該沒問題,使用說明上說零下三十度也能用。機場軍械庫裡沒其它航彈,只有這凝固汽油彈能用。”
看機械師的表情,似乎和邊上的軍械人員一樣,自信心不高:飛行員們常開玩笑:“要是再冷些,我能把副油箱當凝固汽油彈用。”
進入座艙,再次檢查,啟動發動機。起飛、爬高、轉彎,卡爾‘波’維奇的座機在‘波’克雷什金側後少校座機的發動機是時停時轉,讓人有點發‘毛’(不奇怪,活塞式發動機冬季極冷條件下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而飛行員們基本上是繼續執行任務,當然這“時斷”也是極其短暫的一瞬間,不然就自由落體了。)!
6架飛機出動,都是經驗豐富的老鳥,那些新手第一次出擊還是不要選這樣惡劣的天氣為妙。分成三個雙機編隊,這比三機編隊靈活,也更安全,免得和自己人撞上。
在機翼的下方是白皚皚的雪原,寒冷的煙霧順著地平線蔓延,能夠看得見的只有近處小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