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固的,現在大概除了林俊以外,能獲得他真正信任的俄羅斯族人都很少。(不然林俊也不用在克里姆林宮的宴會上頓頓品嚐喬治亞菜——斯大林的廚師都是他的老鄉。蘇聯內部民族的同志斯大林都會有所懷疑,對於一個想擔任“芬蘭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的芬蘭人,在林俊刻意地挑撥之下,斯大林很快就會給自己找到拋棄庫西寧的理由。
紅軍和紅海軍即將按照林俊的全套戰略部署動起來,不算紅海軍,紅軍一次‘性’投入北部戰線的部隊將超過100,展開後在任何引數上都將以10倍地壓倒‘性’優勢進攻芬蘭。伏洛希諾夫認為林俊計劃中投入的軍事力量過多,認為對付芬蘭人地3常備陸軍不需要用如此龐大的部隊。結果在斯大林的辦公室裡,林俊當著幾名中央委員的面和他大戰三百回合,最終讓國防人民委員同志同意了自己的作戰方案。
整整80萬的陸軍將壓在卡累利阿地峽87裡寬度的正面,紅軍將用‘波’‘浪’式的推進方式強攻曼納林防線。在拉多加湖以北只有20萬的“游擊隊”,只有最北地區有支重灌部隊。
一頓爭吵下來。林俊和元帥同志的關係顯然僵了不少,“元帥同志,你是不該和我吵,而是該感謝我!你的那套20萬部隊解方案會把你直接塞到克里姆林宮的牆角!”
林俊當然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伏洛希諾夫,歷史上蘇聯決策人員的傲慢無知沒能在戰爭開始時就投入決定‘性’力量,結果是芬蘭在主要戰場上集中了13萬人和500炮,而蘇聯只投入了20萬人和900炮,雖然還有1千輛坦克,但沒有好好運用,紅軍反而損失慘重。如果當時紅軍直接投入的是最終動用的120部隊,芬蘭連預備隊和民兵都還沒組織紅軍就該到維堡郊外了,紅軍也不會打得那麼慘!
“十而圍之,五而攻之!”老祖宗的話林俊是時刻銘記在心,就是芬蘭人佔有地利優勢,但自己派出的部隊也是同芬蘭人一樣適應寒冷,攻克築壘地域的能耐也不是才訓練了一
加上裝備與火力上的絕對優勢,林俊有信心在最適合時候就結束戰爭,不拖到積雪過厚的季節。
所有的安排都是依照地理環境展開,卡累利阿地峽的‘交’通條件較好,有單線鐵,重灌部隊的突破口是最佳方案,雖然芬蘭人防線堅固,但用大炮開路總比用人命開路合算,更不用說在芬蘭的森林裡白費生命還達不到目的——蘇聯有的是大炮和炮彈。再說約100裡寬的地峽雖然地形起伏,但只要時機把握好,在厚積雪季節(家在冬季寒冷地區的朋友可能清楚,在冬季快結束前積雪厚度是最深的,當然是會積雪的野外地區和環境,在剛開始急劇降溫的時候雪反而不是最厚。)前車輛可以通行。缺少便於遠距離觀察的制高點的問題可以克服,觀察氣球和航空兵的巡邏機將成為地面部隊的眼睛,而這點是紅軍原本並不看中的,導致炮兵和空中力量如同大象追野兔,毫無用處。
在拉多加湖東北地區有一條繞過拉多加湖北岸通往卡累利阿地峽南部的接近路,但其距離較遠,且在賽馬湖與拉多加湖之間有一段狹長的隘路易被守方堵塞和截斷,在這一段林俊只部署了少量的防禦部隊,只能採取守式的芬蘭人不可能從這裡威脅列寧格勒,就是派點部隊作為牽制也將是毫無作為。
邊界中部是芬蘭最狹窄的腰部地區,有3通往‘波’的尼亞灣要地奧盧港的接近路,沿此西進可對奧盧港形成外線包圍之勢。從索木斯薩耳米到奧盧港橫寬只有120裡,一旦打通此線,可將芬蘭攔腰切成南北兩段,從而將極大地影響整個戰局。但擔心陷入芬蘭森林的泥潭,林俊只讓步兵部隊採取守勢,不做主動進攻。只要地峽區域獲得突破,近不近路不重要,什麼都會有。
芬蘭最北的貝薩謀地區是常年覆蓋凍土的臺地,貝薩謀既是芬蘭在巴倫鄭的唯一良港,又是溝通蘇聯摩爾曼斯克港與瑞典北部重要鐵礦產地的重票通道,林俊在這裡將投入拉多加湖以北的唯一一支重灌部隊,配合來自西伯利亞的蒼狼突擊。奧列格…亞歷山德羅維奇…洛希克的裝甲部隊就將投入到這一地區,洛希克就是摩爾曼斯克人,算是“主場作戰”。林俊這是要好好的鍛鍊一下未來的坦克裝甲兵元帥,希望洛希克能過得了這一關,這會是他軍事生涯裡的一個嚴峻關口。
從拉多加湖東岸至巴倫鄭的整個邊界全長約1100裡,這一地區80%是荒無人煙的森林,只有6條東西走向的公路,路面狹窄,路況不佳,還被眾多湖泊森林隔絕。各條公路之間相隔竟然達200裡之遙,公路兩旁的林木既可伐倒充當路障,也可給芬軍滑雪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