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衣可是個好東西。有防雨又保暖,還防風,晚上還能裹著睡覺。這會,整條敖德薩防線上地守軍不分你我、不分軍種,紅海軍水兵和陸軍戰士相互組合在一起打擊法西斯:無論你來自遠東還是白俄羅斯、無論你是俄羅斯人還是哈薩克人、無論是是正規軍還是民兵。所有敖德薩地保衛者是並肩作戰的同志。更是生死與共地兄弟!
在高地上能看到西北方几公里之外的亞斯基鎮,那裡已經被羅軍佔領因為突出於扇形防禦圈之外。利於進攻而不是防守,濱海**集團軍(經過一月‘激’戰,為指揮靈活,濱海方面軍縮編為**集團軍。)放棄了現在就奪回亞斯基鎮的打算。
處在正面的那個羅馬尼亞邊防師就將其前沿指揮部設在一片廢墟的亞斯基,這有些符合邊防師的作戰習慣不要被羅馬尼亞人的番號‘迷’‘惑’,在傳統觀念裡邊防師戰鬥力似乎比不上普通步兵師,但在羅軍內,恰恰是常常經受邊境衝突考驗的邊防師戰鬥力強勁,甚至能同西北方的那個羅軍近衛師相提並論,強於西南的步兵21師。
高地東北側翼有一個小村莊,很多步兵25師的的官兵不知道那座小村莊的名字,因為地圖上根本就沒介紹,但不會出現標註失誤,因為它現在有了一個專用名詞“柳德米拉要塞”!甚至連集團軍司令部裡也用這個稱呼。
‘交’戰一個月以來,步兵25師湧現了無數戰鬥英雄,但全師、乃至在全敖德薩都知名的只有一位紅軍戰士柳德米拉…米哈伊洛芙娜…帕夫利琴科!到今天為止,這位漂亮的‘女’紅軍戰士已經擊斃了147個法西斯!
這就是那個在徵兵時堅決要求到步兵部隊的姑娘,‘精’湛的‘射’擊技術和似乎與生俱來的狙擊手天賦,讓她在參加戰鬥的第一天就消滅了3個目標。在新兵訓練時,柳德米拉再次碰到了徵兵處的遭遇:軍官同志希望她去衛生所或後勤,就是到指揮部做個文書也成(基輔國立大學的大學生可不是常有的,高材生!很多農村來的新兵連十年級都沒讀完,甚至有極少數偏遠地區來的同志只會最基礎的讀寫。這點不奇怪,蘇聯實在太大,邊遠地區的教育條件就是中央‘花’再大努力也不可能做到同西部發達地區相比,很多居民點附近只有最基礎的小學,甚至幾百公里之內沒一所學校!)。
柳德米卡拒絕了,軍官們無法對這樣一位漂亮‘女’同志下達一個僵化而無情的命令:如果她能在‘射’擊訓練中獲得及格就去一線部隊,結果當然是柳德米卡如願以償的獲得了一支步槍,還是一支裝有帶pe4瞄準具的莫辛…納甘1891/30762毫米狙擊步槍。
轟炸讓她失去了親人,也失去了放在家中的一切物品,包括她原來獲得的證書和獎狀。新兵第一次‘射’擊訓練中,她用一支標準的莫辛…納甘步槍在100米靶上,用五發子彈快速打出了近乎完美的五十環,讓負責的軍官大跌眼鏡。
換成200米靶,五發子彈還是五十環!‘精’確度和‘射’擊速度讓很多自認為槍法一流的老兵都佩服!軍官問她是否接受過系統專業的‘射’擊訓練,柳德米卡告訴他們:“我是一級伏羅希諾夫‘射’手。”
蘇聯特有的民間全***動、完善的證章考核制度:業餘‘射’擊學校的學員可以參加“伏羅希諾夫‘射’手”的考核,而這項稱號分成兩級,透過的人能獲得一枚相應等級、光榮的證章。就是“二級伏羅希諾夫‘射’手”的‘射’擊技術就相當於軍隊中的一級‘射’手,兩者使用的步槍都是相同的,這為軍隊儲備了大量狙擊手的後備人才。
而相對於二級,獲得一級‘射’手的標準要難得多、人數也不是一個數量級,完全能同軍隊中的特等‘射’手相提並論,而柳德米卡就是“一級伏羅西諾夫‘射’手”證章獲得者。如果她在徵兵處佩戴著那枚光榮的證章,徵兵處的軍官根本不會為難她,因為所有人都明白它意味著什麼。
而全蘇範圍內業餘‘射’擊學校並不是只教會學員如何使用武器,還會組織一些軍事化的訓練,所以經過培訓的的學員就等同於經過了基本的軍事業務教育。
“參加過‘射’擊比賽嗎?”
“是的,***。”柳德米卡不喜歡顯擺,她只想消滅法西斯。“得過獎嗎?”指揮員們更加好奇了:這可是他們見到的第一位‘女’“一級伏羅希諾夫‘射’手”。
“基輔地區‘射’擊比賽第一名,全項。”
還有什麼需要多說呢?!指揮員給了她一杆狙擊步槍,成為一名配備有觀察員的紅軍狙擊手(注意,以前提到過,蘇聯軍隊中的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