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靠他:在太平洋地區,日本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已經很難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如果歐洲的德國出現問題。用不著多久日本就將發現它自己已經處在全世界的圍攻之中。所以德國和日本坐的是一條船:德國的失敗也就是日本帝國的理想地告終。
同英國的一年多較量讓希特勒感覺有點無可奈何,為什麼會這樣?他明白、毫無疑問的:若不是羅斯福總是給丘吉爾打氣,英國早就不會打下去了!
這“打氣”不僅僅是口頭上的,還有那些數量巨大的戰略援助,英國人在島上可以說是靠著美國地援助在堅持:德國必須用盡一切辦法阻止美國參加到戰爭中來,並且阻止它過於有效地援助英國!
在四個月前,希特勒和裡賓特洛夫在同日本外‘交’官的會談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為的就是讓日本放心地向南進攻新加坡,而不必擔心俄國的牽制,為此甚至預設日本可以同蘇聯簽訂一份“互不侵犯條約”。
希特勒希望迅速打敗蘇維埃俄國特別是如果日本在東方採取行動地話。就足以說服美國使其相信:跟完全孤立地英國站在一邊、與世界上最強大的聯盟(德義大利、日本。)相對抗,是徒勞無益地。
希特勒希望日本參戰越早越好,德日兩國的最佳目標當然是在冬季到來之前,在西伯利亞大鐵路上會師可惜這樣一個令人頭暈目眩的大好前景並沒有能打動日本政fu,哈桑湖和諾‘門’汗給了它們足夠的教訓。兩個月的戰爭從表面看德國已經佔領了廣大的蘇聯國土。但戰線目前不過是隻推進至39年之前的蘇聯西部邊境附近,蘇聯的軍事力量和國家體系遭受的打擊並不大。
最重要的是:按照日本人的看法:德國想在今年冬天之前就打垮蘇聯已經是個笑話以日本的陸戰經驗分析,這已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下德國指望“西部利亞會師”已不可能,就指望日本儘早進攻太平洋。
日本自己也有烤著的栗子取不出來,它堅決不肯為希特勒從俄國的火中取栗:因此對德國來說。在征服蘇聯以前。不讓美國捲入戰爭就成為最為重要的事情。在六月三日之前,希特勒深信德國可以在冬季到來以前把蘇聯征服。
為了穩住美國。希特勒甚至做了很大的犧牲:很久以來德國海軍一直不滿意希特勒限制他們的活動不許他們破壞美國對英國的貨運,對抗美國海軍艦隻在大西洋上對德國潛水屯海面艦隻越來越厲害的敵對行動。
納粹的海軍將領比心思侷限在陸地上的希特勒看問題看得遠:他們幾乎從一開始便看到美國參戰必不可免,併力勸元首對此要早作準備。早在1940年6法國戰敗以後,雷德爾在戈林的支援下,就立即敦促希特勒奪取法屬西非,更重要的是佔領大西洋上的冰島、亞速爾群島、加那裡群島等島嶼,以防止美國佔領這些島嶼。
希特勒表示頗有興趣,但是他要先進攻英國和征服俄國,然後再對付已處於絕望境地的暴發戶美國人。希特勒在40年那會曾經考慮佔領大西洋諸島的問題,其目的在於日後對美國進行戰爭。
由此可見,對於美國問題,已不是希特勒想不想對美國進行戰爭,而在於選定什麼時候發動戰爭:在41年,希特勒贊成佔領亞速爾群島,以便遠端轟炸機可以從那裡起飛去轟炸美國,可能在秋天就會有這樣的需要。這就是說:在擊潰蘇聯以後就輪到美國了!
“大西洋戰役”打得難分難解,德國沒有佔上風: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提供的大批物資源源運到英國,“泛美中立巡邏”使德國潛水艇越來越難以進行有效的活動。雷德爾把這些情況都向希特勒一一指出,但是沒有收到多大效果。到41年‘春’,英國的美國貨船得到美***艦護航,一直到冰島。雷德爾請求授權給他不經警告而攻擊美***艦,採取一定措施以防止美國在法屬西非獲得立足點。
在上個月,羅斯福宣佈美***隊將接替英國對冰島的佔領,柏林反應強烈:“美***隊幫助英國,侵入了我們已正式宣佈為戰區的地方,這本身就是對德國和歐洲的侵略行為!”
雷德爾要求希特勒對這樣一個問題做出決定:“應該把美國佔領冰島看作是參戰,還是看作是一種應該不予理睬的挑釁行為。”
在德國海軍看來,美國登陸冰島是一種戰爭行為:海軍還要求有權在必要時可以在護航區內擊沉美國貨船和進攻美***艦。
希特勒沒有同意。
“誤會”是不可避免的,在五月份那會就有u艇擊沉了美國貨船,剛進入8月,又有兩艘美國商船遭到魚雷襲擊。在8月日,羅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