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1 / 4)

小說:蘇聯英雄 作者:蝴蝶的出走

胩厥獾淖髡叫棖蟆�

德國有自己的實際考慮:自己的戰艦數量不可能與英國抗衡,出現寡不敵眾不可避免,多炮塔可以有利於攻擊分散目標,散佈‘精’度也更好。可是主要原因還不在於此,‘射’界才是主要因素:在撤離作戰中採用33佈局就有可能導致6‘門’主炮無法‘射’擊,這是很致命的。此外33佈局只要損壞1個炮塔戰鬥力就下降三分之一,而雙聯裝只會損失四分之一。“俾斯麥”級主炮最大‘射’速很高,最小仰角‘射’速為3發/分,最大仰角‘射’速為23發/分,達到同期戰列艦(包括任意角度填裝的法國戰列艦)的最高水平。穿甲彈採用的是“高初速輕型彈”,在中近‘交’戰距離擁有很好的威力,但遠距離的著靶存速‘性’能相應降低,加上它的彈道低伸不利於遠距炮戰,在一戰後建造的戰艦主炮中屬於中游,弱於大和、衣阿華和維內託級,和黎塞留級、南達科它級大致相當,但強於喬治五世級、納爾遜級、前衛級甚至獅級。

正因為“俾斯麥”號發‘射’的穿甲彈是遠距離穿甲能力較弱的“高初速輕型彈”,“蘇聯”號的裝甲炮塔頂得住,如果是重型彈設計就不好說了!

儘管俾斯麥級的火力並不出眾,但德國一直在裝甲防護方面經驗豐富,其裝甲防護沿用全面防護模式,擁有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防護尺度,其主裝甲堡側壁覆蓋了70的水線長度和56的舷側高度,同時裝甲總重量達到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比重,佔標準排水量的4185。

此外“俾斯麥”級在實現大防護尺度的同時,依賴大防護尺度提供的空間補償,將主水平裝甲安排在第三層甲板,讓其與主舷側裝甲同時重疊在彈道上,使艦體要害部位的防護也得到了很大強化,超越同期建造的其它戰列艦。它的魚雷防禦系統設計為抵禦250公斤tnt的水下爆破,實際上卻可以抵禦300公斤烈‘性’炸‘藥’(其膨脹係數為tnt的25倍)的爆炸!

雖然“俾斯麥”號的裝甲厚度係數一般,但它地裝甲材料非常優秀,享譽世界的“德國鋼”不是吹出來的!(根據戰後美國弗吉尼亞海軍基地的測試,俾斯麥級地ka裝甲抗彈‘性’能大約是美國衣阿華級地classa裝甲的115…120,而日本大和級地vssa裝甲的84以測試樣品來說如此,但並不一定是所有產品。)

但是相比於“蘇聯”級的設計。“俾斯麥”號還是有些落伍了裝甲沒前者厚,主炮口徑也沒前者大。

在防護上,“蘇聯”級採用了極為強大的裝甲和水密防護結構,其裝甲總重達23306噸。甚至超過了裝甲重23262噸的“大和”級!裝甲防護體系為獨特的不完整雙裝甲艙式。結構及其複雜,在中央的主裝甲艙前後裝甲隔牆外。還分別佈置有1道厚度更大的外圍艏艉裝甲隔牆。在艏部和艉部地兩道裝甲隔牆間,仍然佈置有側裝甲帶和水平裝甲。“蘇聯”級的裝甲防護體系仍然可以算得上重點防禦型別(和“俾斯麥”級地設計思路不一樣。),但其有效防護體積比一般的單裝甲艙式更大更有效。

“蘇聯”級主裝甲帶全長1484米,從一號炮塔前的第64號龍骨延伸至3號炮塔後的196號龍骨,佔水線長度的57左右。裝甲帶高627米,其中177米位於設計水線以下。

“蘇聯”級地水下防護體系也是‘混’合式地,其64…153號龍骨間是普列賽雙重圓筒式防魚雷系統,全長123米。圓筒舯部深度達815米。艏艉減少到70米。由於普列賽系統寬度太大,不利於艦體水下線形的平滑過渡。“蘇聯”級艉部153…170號龍骨間是多重防魚雷艙結構。圓筒外板厚11毫米,內層地兩道筒壁厚7毫米,中央圓筒直徑315米,外面包著一層12米左右的油…水層。內部沒有重型裝甲防魚雷縱隔牆,有一道10毫米厚的放水支撐板和一道35毫米厚的輕裝甲縱隔牆。艦底為雙重縱骨結構。主炮***庫下部是三重底。有一定的防爆能力。

按照設計要求,“蘇聯”的裝甲可以抵禦406毫米穿甲彈和5000米高空投擲的1000公斤炸彈的攻擊!其水下防禦系統更是強大無比。防魚雷系統能夠防禦750公斤tnt的水下爆炸(這和“俾斯麥”級的實際效果扎不多)!設計師們認為,““蘇聯”級還可以達到任意相鄰5艙進水或艦底命中2條魚雷不沉、1舷命中3條魚雷不喪失戰鬥力的驚人生命力!

一看德國的炮彈已經準確命中己艦,庫茲涅佐夫心中有數:如果按照現在的航向,德國人的炮擊只會越來越準!

“傳我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