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就是重複的悲劇
溥儀,一位一生充滿爭議的末代帝王,很多人都有一個假設,如果當年太后老佛爺沒有把她從醇王府內抱走,那麼他的一生也許就沒有這麼多的溝溝坎坎,但是歷史並沒有如果,三歲的溥儀進宮登基,他的父親載灃以二十剛出頭年齡成為了清代的第二位“攝政王”,在此之前,清代的的上一位攝政王是多爾袞,溥儀比不了順治,載灃更無法與多爾袞相提並論,同樣的職位,但是因為掌權者自己能力的天壤之別,所以他們留給後人的評價同樣也是相去甚遠。
坦承而論,不管載灃父子如何的胸無大志或是能力不足,大清的滅亡原因也不能全部歸結於他們兩人身上,溥儀在某種程度上來講,與後唐李煜,宋欽宗趙桓,明思宗崇禎一樣,是祖宗造孽,而殃及自己。但後幾位不同的是,他們的帝國滅亡之後,另一個新起的強大政權迅速發展壯大,讓這些末代之主完全失去了中興之念,但是溥儀不一樣,大清亡國之後,中國一盤散沙,*共和治在中國這個古老的土地上短時間內是不可能被信仰了數千萬年的封建制度中國人民和割地軍閥所接授,所以民國從成立之初就一直疲於應對中國內部的諸侯爭霸,就是這樣一種混亂無序的局面,讓前清的舊人看到帝國還有一絲光復的希望
政治的歷史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前去評述,五個人現在的重點是馬老太爺曾經說過的那支特殊的隊伍,那支只針對中國文物而設立的特殊隊伍,它們在戰爭年代究竟找到了些什麼,又把它們藏到了什麼地方呢?
轉過一天,五個人又把老太爺給圍了起來,豆子和小米給老太爺捶腿捏肩,呂方和王進忙著給老太爺端茶倒水,先把老人家伺候舒坦了,然後再想辦法打探點訊息,老太爺的心情看來也挺不錯,於是朝陸北伸伸手,示意把房間裡的一個小箱子給拿了出來,箱子開啟,裡面沒有什麼古董,只有厚厚的一摞相片。
“你們想要找的東西全都在這裡!”老太爺指著箱子
五個馬上包圍了箱子,拿出裡面的相片,相片全都是幾十年前的東西,所有的相片上都的時間註解,標的都是滿洲“康德”和日本“大至”年號,時間集中在1935年到1945年的十年之間,文物相片可能是用來做資料用的,拍攝的相當清楚,相片約有兩千張,大到銅鼎小到鼻菸壺,無不華美異常,材料也包括了金銀玉石,字畫陶瓷,讓見多識廣的的豆子也呂方也不由得目瞪口呆。
“老太爺,這些文物你們是怎麼找到的?”呂方捧著相片,略帶激動的去問老太爺
“由日本人的特高課和南滿鐵路配合蒐集情報,有偷的,有搶的,有買的!”老太爺脫口而答
“哦~~”,呂方若有所悟,轉過來繼續觀察相片。
相片中的文物多為金銀首飾和翡翠珠寶,還有大批的金質佛像或是青花古瓷,並沒有青銅漆器和絲綢字畫,這樣的情景就意味著文物不僅來自清陵而且還有大批文物被毀!
東陵事件發生的當天,被開啟的慈禧陵內多為美石金玉,這些貴重的東西全部被孫殿英的部隊拿走,手上照片中的文物大多也都為這一類,而同時被開啟的裕陵內最多的則是書畫古籍,因為乾隆皇帝有相當的藝術鑑定與欣賞能力,所以他收繳了眾多名畫名貼孤本典籍存於裕陵,但是孫殿英的部隊大多是草莽出身,只識金玉,費盡艱苦開啟的地宮內只有一些他們看不懂也欣賞不了的書卷畫軸,於是一怒之下全部撕毀!
歷史,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著悲劇,五代之時,溫韜盜挖唐太宗昭陵,同樣是只求金玉的他把陵中收藏豐富書畫名帖撕毀無數,高宗飽讀史書,一定對這個曾經的災難有所瞭解,但是他卻一如繼往的選擇把書畫珍品帶收陵寢,也許他是出於對自己“十全老人”的自信,也許他是出於對大清帝國繁榮昌盛的自信,但是這種自信在他彌留之際已經出現了頹勢,可是他因為高高在上,無法一眼洞悉。災難終於降臨,1928年東陵裕陵地宮之中,一聲驚天巨響,乾隆皇帝不僅珍寶盡失,而且被盜墓者凌辱屍首。
如果說老佛爺陵中的珍寶丟失算是可惜,那麼裕陵中的書畫而更多的是一種可悲,金銀玉石固然珍貴,但是相對於書畫來講,書畫更是中國文明的一種傳承,中國的歷史因為有了文字所以才綿綿千古,所以說字畫才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國家寶藏,在二十一世紀的拍賣會上,兩億多人民幣的元青花讓呂方很驚喜,五億多的乾隆粉彩讓呂方很憤怒,只那個四億多的黃庭堅字貼讓呂方很坦然,雖然他對字畫沒有太多的研究,但是他知道中國書畫會有這樣藝術價值。